张竞文
摘 要 中学时期学习《逍遥游》,便一直很歆羡庄子的处世哲学。骆玉明先生的《老庄随谈》一书,对老庄的哲学思想有深刻而独到的阐释。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作者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和人生,笔谈之间,咳唾成珠,启人心智。尤其是骆先生对庄子及其著作的哲学思考,对世间人事的深沉之思,使我感触颇深。
关键词 《庄子》 高蹈委顺 逍遥 道家
《庄子》一书,凡三十三篇,不完全出自庄周一人之手,亦非完成于一时,又分内、外、杂篇,其中外、杂篇的部分篇目无法准确判断其作者。骆玉明先生从“天”、“人”之辨;不为物累,养生适性;敝屣富贵,蔑视礼法,指斥权门;向往精神解脱,追求绝对自由等方面,结合《庄子》原文和历史典故进行了深入讲解,幽默风趣,让我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庄子其人特立独行、睥睨人世的气度,“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文风,“乘云气,驭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高蹈、委顺以逍遥的人生哲学;也从书中窥见骆玉明先生文史哲兼善,以儒行事,以道修身,以佛养心的学者智慧。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在道教思想体系中被尊为“南华真人”,其思想中有神仙幻境,超脱尘世的部分,甚至有消极的成分,“但作者对于社会的审视、对人生的体悟、对社会现象的抉发,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认识意义。其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客观上也长远地影响了后世。”
《庄子》是超越的哲学,哲学家的庄子与艺术家的庄周共同完成此书,“读《庄子》,你会感觉到于思辨的机智之外,更有诗人式的悲愤和放诞不羁的人生精神。”在《逍遥游》中,庄子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大小之辨来打开人们精神活动的天地,处于宏大无限的世界,人都是渺小的,认知也是有限的,便寻求精神的高蹈自由;塑造“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鸟形象,大鹏奋起而飞时需“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来表现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大鹏徙于南冥犹有所恃,真正的逍遥一游,乃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兵家有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心乃以道心为体而兼摄人心之用,于庄子而言,无所依凭,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便得此心,便得逍遥。
于是乎,庄子提出,要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必须从他的狭小的生存环境中摆脱出来,看到世界的宏大,打破有限认知的限制,才能达到精神上的超越,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然而,现实状况而言,客观世界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对立而又相互依存,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个体生命,只是在有限的时空中存在,正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现实环境中的事与物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会被人为的力量左右。庄子认为人以各种职业、角色身份存在于社会,容易“驰骛身心,沉溺外物,终生不得回返”,因而囿于限制,得不到真正的自由。既然想要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是难以实现的,庄子便只能在精神上寻求高蹈无己,而肉体委顺于时,顺乎自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一直试图用理性的态度审视自然和人类自身,却因受认知活动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并没有找到精神解脱的途径,所以才会以放诞的态度离异于社会的主流罢。
骆玉明先生在书中提到,“高蹈与委顺,构成庄子人生态度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如此,庄子便是庄子了。他是那个做着蝴蝶梦,有艺术家风范的庄周,也是那个曾做蒙地漆园吏,生活贫困潦倒的庄子;他是那个与惠子辩,超然、尚美而知鱼之乐的庄子,也是那个妻死后“方箕踞鼓盆而歌”,乐看生死的庄子;他是那个视功名利禄为腐鼠,把自己比为高洁的鹓雏的庄子,也是那个不“愿以境内累”己身而愿曳尾涂中的庄子。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高蹈远引、解衣盘礴的世界,却因穷困潦倒世俗险恶而委顺于现实环境,高蹈与委顺共存于一身,若是到了道家学说盛行的魏晋时期,便是阮籍与嵇康的结合体。阮籍的一面,可以猖狂不羁,穷途末路而哭,以青白眼示人,“使气以命诗”,嬉笑怒骂写作《大人先生传》,亦可以“口不臧否人物”,服务于司马氏,醉酒写华章(《代郑冲劝晋王笺》);嵇康的一面,便是“刚肠嫉恶,轻肆直言”,坚守自身,拒不合作,“师心以遣论”,洋洋洒洒愤世万言,他的恃傲与癫狂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得罪司马氏却淡然处之,以“目送飞鸿、挥手五弦”的状态而致一朝广陵散绝于天下。二人都很好的体现了魏晋风度的洒脱倜傥、风流自赏,同时,他们身上也有时局的限制与无奈,不能完全的获得精神自由,只好放荡不羁,只好纵情山水,就如庄子独立于世,超然出尘却又委顺而隐居的再现。
鲁迅先生评《庄子》,“其文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都说文如其人,庄子在诸侯逐鹿的战国,不同于晚周诸子奔走讲学,而是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体现时代又超越时代。他曾说死后要“以天地为棺橔,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来完成他的葬礼,庄周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洒脱的味道,亦在他的远离中,融高蹈与委顺于一身,得逍遥一游。
参考文献:
[1]骆玉明. 老庄随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