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友谊

2013-04-29 07:10叶惠贞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成长童心友谊

摘 要: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特殊情感。友谊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必须的。同样地,自闭症儿童也需要通过获取友谊来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但基于自闭儿的特点,引导者应主动融入他们当中,主动担当起友谊给予者的角色。

关键词: 童心;友谊;成长

“友谊”就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更无生存价值;它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友谊,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世界上没有独立存在、完全不与外界接触交流的人。同样地,获得友谊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赋予这个群体生存的价值,更是这个群体生存的灵魂。获得友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包容必会极大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发展,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人群当中。然而,他们要想真正获得友谊,却是何等困难。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大多数只有反抗和拒绝分享的抵触情绪,这样就更让人难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入口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不了解他们便更无法和他们建立友谊。

获得友谊的前提是需要相互的交流,是在互动中产生的。自闭症儿童和外界互动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很少给予别人了解他们的机会。有一部分儿童的感情世界除了父母之外,很难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情感;而有一部分的儿童则抗拒接受事情的改变和拒绝创造新的事物,对于很多事情都缺少好奇心;还有一些儿童非常刻板,更不用说是让他去评价事物的对错,或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了。

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自闭儿获取友谊的主动性是很低的。而友谊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又要求自闭症儿童应当尽早获得友谊,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发展。为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最适合的办法是主动角色转换,即引导者在交往中主动亲近自闭症儿童,变治疗介入为融合康教,通过人性化、阶段性地配合专业引导方法,与儿童建立长久的信任的情感关系,即友谊。

那么,引导者应该怎样才能与儿童建立互相信任的友谊呢?

引导者应在保有一颗童心的同时具备双重的身份。在引导他们的时候,能够随着他们的思路参与到他们的世界当中,与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例如:小明很多时候会耍赖、发脾气,此时引导者应该学会以儿童的情绪作为新的起点,重新引导儿童进入课程角色当中。比如他哭的时候,引导者要哭得比他大声,动作也要更加夸张,这样便能引起他的注意,引导者就可以利用儿童此时的专注力重新引导他进入课程当中。慢慢地,儿童的能力和技能也在这种互动中成熟。他的一言就是一段话的开头,他的一笑就是一个游戏的诞生,他对每件事的领悟就可以是一场情景扮演的开始。

在自闭症儿童接受了这样的方法后,引导者要注意时间和力度,不可以操之过急,有一点成果就要见好就收,在儿童产生厌恶感前应该停止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因为自闭症儿童最排斥别人干预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通过此方法来和自闭症儿童建立友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来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并且不断地变通创新方法。引导者需要长时间地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调皮的儿童,让自己完全参与并融入儿童的世界当中,在心理和行为上与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做并不要求引导者完全改变自己,但至少应该在自闭症儿童面前起到一个模仿和参照的作用,引起儿童的注意并敞开心扉接纳别人,从而能够顺利获得友谊。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这种“疯狂”的方法和方式来与自闭症儿童“套近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每个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必须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来制定单独和不同的方案,让儿童们获得最简单的信息;而且引导者要在其中找回童年无畏的欢笑,让儿童在交流之中能够感受到引导者与自己相同的地方,慢慢接纳引导者,与引导者成为好朋友,建立起友谊并一起成长进步。

作者简介:

叶惠贞(1983-),女,广东东莞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从事智障及自闭症康复工作。

猜你喜欢
成长童心友谊
以城为“媒”话友谊
美好的友谊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友谊之路
童心绘天下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