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男落网

2013-04-29 00:44:03石述思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刘铁男审批权昌平

石述思

在一场近乎残酷的多轮博弈后,原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彻底倒了。

目前,围绕网络反腐的争论仍此起彼伏,针对网络谣言的围剿与加强网络监督的声音交织一处,耐人寻味。

2011年11月21日,《财经》杂志刊出《中国式收购:一名部级高官与裙带商人的跨国骗贷》一文,矛头指向刘铁男的妻儿。

2012年5月,部分发改委退休高官联合签名对刘铁男涉嫌贪腐的举报信直抵中纪委。旋即,在这份举报信上签名的发改委退休高官,均被中纪委约谈。彼时,中纪委对刘铁男涉嫌贪腐的调查已经启动。

2012年12月6日上午,《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突然连发三条微博,实名举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涉嫌学历造假、骗取“走出去”信贷、包养情人,引起广泛关注。

黑色幽默的是,罗对外声称提供直接证据的线人是刘已经反目的情妇,又为“二奶反腐”谱写新篇章。这也说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官场体制下,民间反腐、社会监督的渠道并不通畅。

无法否认,社会力量的强势卷入,加速了体制内主渠道反腐的进程,使得整个事件在公众高度关切下迅速推进。

在罗昌平实名举报的当天下午,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回应称:“上述消息纯属污蔑造谣。”“我们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准备报案。”刘案发后此举被《人民日报》斥为“家奴”行径。

在举报后,罗昌平微博还曾被网站禁言一周。而在主流媒体报道中,岌岌可危的刘铁男出现了四次,其中还上了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位高权重、羽翼深广的贪官,反腐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可谓阻力重重。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刘铁男案一波三折的历程,除了表达对体制内外强大合力扳倒“超级蛀虫”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提醒更多人其代价的高昂,以至于让人忧虑:没有深层的体制变革做配套,不全面改革完善官员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这样的成果很难复制。

毕竟,能集正义的老干部举报、强势媒体曝光、记者冒险死追、情妇提供直接罪证的反腐案例并不多见。

刘铁男案再次将位高权重的发改委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报道,早在十年前,刘铁男担任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手握工业项目审批权柄,是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攻对象之一。他曾放言,“副省长请我,我根本不理他们”。

就是这样一个让主管领导侧目的干部,在初次考核未过关、再次考核并未进行的情况下,2006年底,被任命为东北办副主任(副部长级)。

这不得不让人对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产生忧虑。在选拨缺少足够民意支撑的前提下,内部提拔再无视民主程序,自然会为不称职干部大开方便之门。

刘铁男的落马是国家发改委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腐败丑闻。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发改委拥有巨大审批权,而很多审批项目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行政标准,在审批过程中具体负责人的意见就可以直接影响千万元乃至上亿元投资。刘铁男卸任前三个月竟然突击审批五十个项目,权力之大之不受约束令人瞠目。

这种审批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刘铁男一家三口同时落网就是如此体制酿造的一个恶果。

刘铁男案背后体制内外反腐完美互动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应通过完善法规进一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广开言路、尊重民意,而预防类似贪腐事件重演,就必须通过深层体制变革——包括吏治完善、行政职能转变以及推动法治政府来完成。

【原载2013年5月19日《工人日报·民生观点》】

插图/离职前的“多动症”/

陶开俭

猜你喜欢
刘铁男审批权昌平
窗外的迷你世界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森林法修改下放采伐限额审批权
上海建材(2019年4期)2019-02-13 20:00:17
Time difference based measurement of ultrasonic cavitation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①
Investigation of cavitation bubble collapse near rigid boundary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慎用审批权 强化善用监管权
档案管理(2016年1期)2016-03-10 13:09:00
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地价监管问题探讨
坍塌的思想堤坝
刘铁男落马前最后一“搏”
凤凰资讯报(2014年3期)2014-04-29 20:54:05
刘铁男 涉四宗罪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