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2013-04-29 02:25王艳萍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艺术手法反讽

王艳萍

摘要:《格列佛游记》中最出色的最具表现张力的地方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艺术手法,揭露18世纪英国社会、政治、宗教各方面的矛盾。对这部小说以往的评论多注重于斯威夫特要表现的主题思想以及深刻的讽刺内涵。但对作品中讽刺艺术手法的真正来源以及高超的运用手段并没有加以过多的评论与分析。本文从斯威夫特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中讽刺艺术手法的多种运用进行简要的论述,从中探析《格列佛游记》中独特讽刺艺术的源泉与魅力。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艺术手法 讽刺艺术 反讽

一、引言

《格列佛游记》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作者斯威夫特利用绝妙的讽刺艺术,采用夸张、反语等艺术手法在幽默中深刻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腐败无能本质。整部小说所讲述的内容就是主人公格列佛外出航海探险的种种经历。在布局上采用的是离家——远游——返回的传统欧洲流浪小说的模式,这些千奇百怪的海外国家探险经历就像一部童话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格列佛游历每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都真真实实地存在于英国现实社会里,童话与现实的一一对应,就像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笑话,尖锐地批判了英国政府的腐朽堕落、鞭挞了英国政府在其殖民地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不近人情,贪婪暴戾的丑恶嘴脸。

二、《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的来源

(一)斯威夫特的生活经历

斯威夫特生活在十七世纪中后期以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英国。他是一个破落贵族孤儿的后代,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英国贵族独有的优雅高贵、自命不凡的气息,这影响了斯威夫特的性格,也为他的仕途坎坷埋下了伏笔。长大后的斯威夫特挤进了英国一家党报做编辑,踏入政坛,他的性格使得他仕途坎坷,最终几乎被流放。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斯威夫特对英国社会愈发不满,变得愤世嫉俗,愤怒充满了整个胸腔,积攒着力量等待着时机爆发。直到《格列佛游记》的出版发行,他的怒火澎涌而出,震惊了当时的英国民众以及执政者。

斯威夫特所生活的这段时间,英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光荣革命”的胜利并没有使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反而那些刚刚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加大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力度。资产阶级工商业的本质就是剥削工人,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完成资本积累,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斯威夫特作为一家党报的著名编辑,他看透这些政治资本家的本质,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作风也让他无法适应。苦于能力有限,他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极其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只能通过夸张的影射、鲜明的对比、多含义的反语刻画来讽刺英国政治制度的腐败。特殊的生活时期,严格的出版审查制度是致使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大量使用讽刺艺术的原因。

(二)斯威夫特的写作风格

纵观斯威夫特的写作生涯,他比较有名的作品大都是一些讽刺诗和一系列的讽刺文章。1669年他写出第一篇名作《一个木桶的故事》,这是一篇用来讽刺天主教、英国国教以及清教的文章;再到后期的《一个温和的建议》,斯威夫特借用温和的笔法来讽刺谴责英国对爱尔兰人民的奴役与剥削。显然他在《格列佛游记》中所使用的一些讽刺艺术应该基于它长期写作过程中的积累,而《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则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体现了他一贯的创作理念与写作手法。所以说,斯威夫特长期写作形成的写作风格,也是《格列佛游记》中讽刺艺术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手法的魅力

(一)出色的反语运用

所谓的反语是指在行文过程中故意使用与所要表达意思相反的词语或者语句甚至是整个段落去阐述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反语来讽刺小说中的人物,针砭故事情节中的时事政治,勾勒了人性的丑恶。在《格列佛游记》的第二卷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格列佛向大人国的国王谈及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政治制度时,国王表示不屑乃至嘲讽:“他这样一直说下去,……我那高贵的祖国原是学术、武功的权威,法兰西的灾难……,想不到他竟这样瞧不起。”斯威夫特本来是想借巨人国国王的话来抨击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及资产阶级丑陋的人性。但作者并没有通过巨人国国王的话直接对英国进行批判,而是透过国王的不屑与轻蔑,把他们比作渺小的昆虫族。利用格列佛看似对自己祖国的维护之词进行反面的表达。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反语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借此来讽刺英国当局者狂妄自大、鱼肉百姓的特征。不仅是这一个地方,在小说的第一卷中有一段称颂小人国国王的话语将反语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精妙绝伦。寥寥几句就将国王醉心奉承、迷恋权力的心理以及贵族大臣们早已奴化的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利立浦特国王至高无上的皇帝……像冬天那样可怖……”典型的反语手法,读起来令人觉得滑稽可笑,极具艺术美感。

(二)杰出的对比讽刺

这种杰出的对比讽刺是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与大人国游历时所产生的不同感觉的对比来呈现的。格列佛在小人国时,用小人国的渺小卑微来衬托自己的高大威猛,还极力刻画自己通过一己之力帮助利立浦特王国击退敌军的故事,意在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相比于小人国,英国的制度简直太先进了,英国人民真是太智慧了;而当格列佛进入大人国游历时,格列佛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些大人面前,自己就像一个无知小孩,什么都不知道。看着大人国人民幸福的生活,文明的制度,联想到自己的国家人民所处的境况,突然醒悟,发现自己的祖国并没有那样的优越。不仅如此,而且还存在很多很多的不足和弊端。斯威夫特先是通过与小人国的对比,再借助与大人国的对比,刻画了主人公格列佛不同的心理。最后将这两种心理历程进行对比,否定了英国现今社会制度的落后,揭露了英国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借助对比手法,将讽刺艺术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三)幽默的夸张手法

整篇小说都采用夸张的讽刺手法,这是讽刺作家最为常用的一种讽刺手法。在小人国,每个人的身高均不超过6英寸,还有用鞋跟高低来划分政党的搞笑情节;在大人国,人的最高身高为60英寸;在飞岛国、巫人岛等地的奇怪见闻;在慧马国,对公正又爱好和平的马这一形象的刻画等等无不体现着幽默和夸张的手法。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以一种幽默搞笑的方式讽刺了英国统治集团的斗争、谴责了英国政府的腐败和侵略战争、抨击了英国的殖民制度。这些讽刺艺术手法的综合应用使得《格列佛游记》这部小说能够在讽刺小说的长河中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四、总结

本文主要是从《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的来源和讽刺手法的运用这两个方面论述了《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意义的看法,希望能够提供一些经验,以更好地促进对讽刺小说中讽刺艺术探析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甄陶.从《格列佛游记》中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J].大众文艺,2011(23).

[2]周作人.欧洲文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熊云甫,张扬莉.《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4]张玲.《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J].职业时空,2011(08).

[5]袁媛,袁群.论《格列佛游记》的反语讽刺艺术[J].考试周刊,2010(02).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艺术手法反讽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平面设计中民族性艺术手法与表现研究
狂欢背后权力“颠倒”的闹剧
《小世界》的现实主义革新之我见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