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烟台苹果“毒药袋”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3-04-29 00:50魏婷婷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客观性烟台苹果

魏婷婷

【摘要】2012年6、7月,烟台苹果“毒药袋”事件备受关注。作者通过主要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仍存漏洞,由此猜测媒体背后可能存在各方力量博弈,希望媒体对在此事件中背离新闻客观性原则之处进行反思。

【关键词】烟台;“毒药袋”;苹果;新闻道德;客观性

2012年6月,新京报刊登《烟台部分红富士套毒药袋长大》的报道,称烟台果农用来包裹苹果的纸袋中部分含有禁用农药退菌灵和福美胂,此事迅速引起民众关注,直接导致烟台苹果销量下降。7月初央视《真相调查》对此事辟谣,称烟台苹果的套袋比例很高但药袋使用比例很低;而且在全国各地市场抽样检测显示烟台苹果符合国家限量标准要求,此事也随之告一段落。

像所有的网络热点事件一样,“毒药袋”事件也是短时间内迅速引起关注并且迅速淡出人们视野,但它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尤其是需要媒体人引起为鉴。

一、对事件真相的疑惑

纵观整个事件,媒体的报道转载与公众的议论,基本都是围绕新京报《烟台部分红富士套毒药袋长大》的报道和央视的的一期《真相调查》,那么笔者就主要以这两篇报道进行具体分析。

(一)退菌灵和福美胂是不是违禁农药?

新京报的报道由农业部对福美胂等产品撤销登记推测认为此类药品属于禁用药品,虽不是铁板钉钉证据确凿,但也不无道理。随后,又有报道称,“今年3月,当地政府部门曾查处药袋200多万只,要求禁止使用药袋。”。政府禁用的报道无疑暗示这两种农药可能存在风险。

而央视针对这两种药物是不是违禁农药给出的判断是,“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韩明玉认为这两种药不是国家禁用农药,只是在无公害农产品中是禁止使用的。”这种回应其实力度不足,韩明玉只是作为一名农业专家提供的说法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这两种农业在无公害产品中禁止使用反而暗示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央视的报道并不能证明这其不是违禁农药。

(二)药袋的使用比例究竟是多少?

关于药袋使用的比例,新京报的报道中并无精确数据,只是说 “大量使用”,这种笼统的说法却暗示药袋的使用比例很高,这也是“毒药袋”事件引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没有数据支持的笼统说法无疑带有明显的负面倾向性。同时,新京报网曾将此篇报道的标题由“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更改为“烟台部分红富士套药袋长大”,这一改动更令人怀疑新京报这篇报道的不精确与不客观。

而央视的报道对药袋的比例也只是给出了初步的调查结果,“专家组成员方金豹称,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套袋在山东烟台普及率很高,达到95%以上,药袋使用有,但是比例非常低。”

“套袋比例很高为95%”和“药袋使用比例很低”这种说法是一种对新京报报道不精确的准确回应,澄清“套袋”与“药袋”的区别,最起码这可以显示新京报报道没有区分“套袋”与“药袋”,是把看到的所有套袋都当做药袋因而夸大“毒药袋”的影响。但央视这一报道引用的数据只是调查的初步数据,而整体情况如何却仍未可知,因而仍有漏洞。

(三)果袋内药物使用是否会对苹果造成影响?

药袋中的农药要伴随苹果5个多月,直至成熟上市。新京报的报道认为,这种长时间的接触会对苹果有危害,“种了一辈子苹果的孙绍迁的坦言,‘这药肯定有毒,跟苹果接触那么久,吃的时候最好削了皮。”虽然报道没有明确表示药袋使用会对苹果产生危害,但“毒苹果”的传言却在民众中引起了恐慌。

央视的报道也只是猜测性地表示,“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央视报道中的抽样检测只是对冷库和市场上进行检测,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药袋对苹果没有危害。因此这点还是令人疑惑。

总之,无论是新京报的爆料,还是央视的辟谣,双方都没有提供确凿的数据与确切的证据来对上述三个问题得出明确结论。笔者猜测,这一场“毒药袋”事件实际上是各方力量的博弈。

二、媒体是否有偏见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这点每个媒体人都明了。但在“毒药袋”事件中,各方媒体是否存在偏见,是不是存在其他因素来影响媒体呢?笔者就主要当事媒体新京报与央视来分析。

(一)新京报:站不住脚的报道是记者个人失职还是有幕后力量?

由上文的分析也可以窥见,新京报的报道的确有不准确和夸大的成分。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区分“套袋”与“药袋”,是把看到的所有套袋都当做药袋因而夸大“毒药袋”的影响。这样一篇不准确的报道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使得烟台苹果出现滞销,还引起部分人对媒体的攻击与不信任。

这篇报道的作者王瑞锋承认自己的报道有以偏概全的地方,“@北京卜凡:我刚才给王瑞锋记者,通了大约20分钟电话,就这件事情交流了一下。王瑞锋承认:1、只采访了招远栖霞2地,文中的确以一概全了。2、他承认只采访了一个果农。3、他说今天接到很多的谩骂和恐吓的电话。4、新京报明天会有新的报道出来,以解释和评论这件事情。期待明天的结果。希望有新的结果出现。”

该记者承认自己失职更使得网友对媒体人产生了不信任与攻击,但仍有人怀疑,这个事件存在幕后推手,其实疑点非常清楚明了:第一,新京报作为北京地区的报纸,为什么突然跑到烟台农村,攻击在中国占有绝对市场的烟台苹果?第二,新京报的报道中最后为何故意提及北京农村的苹果不使用药袋进行对比?是否是因为烟台苹果占据了主要市场,为打压其在北京的市场才挑其毛病?

(二)央视是否被公关了?

上文亦对央视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期报道亦有漏洞,观点牵强、证据不足。但其不甚明确的立场与请专家代言的手段,无疑为自己留了后路,想说明自己其实只是提供媒体平台所以上述观点都不属于本方立场。

其实,央视的报道若说是辟谣则显得太微弱了。但“毒药袋”事件的迅速蔓延必须需要一个声音来控制和收场。那么权威的央视站出来了,用自己一锤定音的影响力和持有积极观点的专家来给整个事件一个乐观的收尾。对这期报道进行仔细分析便会不由得使人联想到烟台政府是否为了维护本地品牌而对央视进行了公关活动。

三、媒体职责:神圣使命还是政治工具?

综观整个“毒药袋”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媒体对阵的背后有着各方力量的博弈。这其实又回到了这个媒体人一直在追问与反思的问题:媒体究竟是维护社会自由公正的力量,还是政治的工具?

新闻界的学者与有理想的记者们,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新闻理想,希望媒体成为澄净社会、维护公正与自由的力量。但在实践中,媒体却往往受到各方力量的控制干扰,政治领导、经济控制、记者个人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媒体上的映像往往不是客观的新闻,而多少存在偏差。或许我们也可以说,“毒药袋”事件不论结果如何,从一开始那篇不客观不准确的报道出现时,新闻界就已经输了。

【参考文献】

[1]烟台部分红富士套毒药袋长大[N].新京报,2012(6).

[2]烟台“红富士”套药袋长大[DB/OL].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2012(7).

[3]@北京卜凡.新浪微博.

猜你喜欢
客观性烟台苹果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客观性与解释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收获苹果
拿苹果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