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04-29 23:54:41刘兴琴周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管理新生儿

刘兴琴 周平

【摘 要】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现状的描述,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达到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NICU,是以救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的患儿为主的诊疗系统,它集中新生儿病区的专业医生及专门训练的护士,对重症新生儿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加强NICU的人员培训、制度管理、急救药品设备及病室的管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并在新生儿科工作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管理经验。现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管理系统设立及运用现状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1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基本情况

1.1 医院的基本情况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川南医院。占地面积14万平米,编制床位900张,开放床位1000张,服务人口约2000万。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年门诊人次100余万,收治住院病人6万余人次,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临床教学医院。

1.2 医院新生儿科基本情况

我院新生儿科建科27年,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达1500人次,病床使用率保持在100%左右,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达92%。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窒息后多器官障碍综合症的诊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监测、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诊治、早产儿的监护、管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率先在川南地区开展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技术,完成了四川省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术前医护工作。目前,该科医疗工作的目标已由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转变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2 我院NICU管理现状

2.1 人员配置

我院NICU现有科主任2名、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4名,基本满足了我院辐射范围患者的需要。

2.2 管理制度

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组织管理,指挥并参加重大抢救及质量检查,对NICU的管理负总责。我科先后建立健全了NICU规章制度:如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仪器设备的检查维修制度及药品管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监护记录与总结制度、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及人员的监督管理制度等。每月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3 仪器设备配置

我院新生儿科拥有常频和高频呼吸机、长颈鹿暖箱、远红外辐射台、早产儿培养箱、蓝光治疗箱、多功能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黄疸监测仪、血糖监测仪、血气分析仪、人工呼吸机气囊、微量输液泵、脑肺功能监测仪、空氧混合仪等仪器设备。病室内配有中央空调、空气消毒机、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每个床单位都配有足够的墙壁插座,满足了临床患儿的需求。

2.4 病区设置

我院NICU为独立病区,室内光线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在55%—60%之间。分为早产儿病区、足月儿病区、重症监护室,另设有辅助房间。病区分布比较科学合理。

3 我院NICU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配备与住院患儿剧增的矛盾

我院NICU现有护理人员27人,只能基本满足患儿需求。但随着患儿人数的逐年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配备已显得不足,应进行加强以保证医疗护理的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特别是近几年来,我院NICU每年收治重症患儿都在1500人左右,每月收治重症患儿都在100人以上,NICU医护人员配备与患儿数量的剧增存在一定矛盾。

3.2 护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飞速发展,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地更新医护知识和提高医学护理水平。另一方面,当NICU人员配备出现不能完全满足重症患儿护理管理的需要时,须从其他科室临时调配医护人员进行补充。此时调配人员的素质会出现参差不齐,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更好的为患儿服务。

3.3 管理制度方面问题

NICU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高管理质量,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必须做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

3.3.1 药品管理的问题。

NICU药品种类多,在日常管理中,管理混乱会造成药品配备不全、出现过期、变质、失效药品。

3.3.2 抢救工作制度管理的问题

NICU患儿病情都是比较危重的,需要随时抢救。如果抢救工作制度不明确,抢救工作不及时,就会影响抢救成功率,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在工作中必须使每个NICU的医护人员明确工作的制度、职责,做到精细化管理。我院NICU管理质量较高,但在各个环节具体管理中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4 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和安全防范等管理问题

NICU的仪器设备密集,管理不好轻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重则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失及抢救工作的失败。由于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不按常规操作或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这就成为仪器设备主件损坏的主要原因。现代的医疗设备多为高科技产品,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许多功能不经常使用等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常规常用的操作,造成很大功能的闲置,仪器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进口设备多采用英文界面,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还有造成仪器设备损坏和危及安全的潜在问题。因此,要加强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和安全等管理工作,防止仪器设备的损坏遗失,使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行。

3.5 病区消毒隔离管理问题

NICU是危重患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患儿的免疫力低,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如果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4 对策与建议

4.1 科学合理配备NICU护理人员数量,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全面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现代化仪器设备和众多的护理人员。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要科学合理的配备护理人员的数量,也可以考虑在其他科室定向培训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以备在急需的时候,及时调用。护理人员配备要求是: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2.5∶1。

4.2 树立人才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4.2.1 NICU的护理人员标准

NICU的人员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护理人员培训要求是: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4.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由于患儿无法表述及没有家属陪护,需要护理人员严密监护和细心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救死扶伤的信念,耐心细致,关心爱护患儿。NICU应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护士在NICU工作。NICU护士必须有慎独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及对患儿要有仁爱之心。护士必须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较强的鉴别能力,敏锐的观察力,面对较多的危重患者及抢救仪器做到忙而不乱,沉着应对,并对病情的变化有预见能力。护士长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心理学、伦理学、各种法律法规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4.2.3 组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护理技术技能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新生儿暖箱、新生儿辐射台、人工呼吸机、各种监护仪和透析机的临床应用给患儿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科护士熟悉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或不能正确使用,就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威胁。如暖箱的有机体外罩、呼吸机的螺纹管等物品消毒不彻底,就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护士长应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三基训练及急救技术操作培训,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急救仪器材。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监护手册,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制度等。护士长可参考国内NICU要求,确定培训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人员到省内外进修学习。如学习新生儿评价、新生儿病理生理和急重症有关的基本知识、抢救程序和各项监测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ABC复苏技术,熟练正确的使用人工呼机气囊,掌握常见急重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抢救。还有各种急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剂量、浓度、液体的电解质摄入量的计算。心电图的识别,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各种监护参数和报警线的设置等。熟练地进行气管插管,深浅静脉穿刺等护理技术。

4.2.4 内培外引,推陈出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只有加强学习,随时“充电”,更新知识。一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科室内、医院内广泛开展护理技术、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在行业内广泛开展护理技术、医学学术讨论交流,拓展技术、学术交流领域。二要鼓励再次深造,向双学历、多学历方向发展。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学科带头人,打造行业认可、群众信赖的知名专家。在护理技术、医学学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一科室一个品牌的发展目标。

4.3 加强NICU制度精细化管理

4.3.1 药品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各类急救药品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管理。即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消毒。做到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药品,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急救药品的剂量、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途径、配伍禁忌、副作用、保管等。

4.3.2 抢救工作制度的管理

NICU患儿病情都是比较危重的,需要随时抢救。如果抢救工作制度不明确,抢救工作不及时,就会影响抢救成功率,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抢救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及时、精确、无误,提高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4 强化仪器设备保养维护措施,充分发挥其施救作用

医院新生儿科属于仪器设备密集型科室,如何管理使用好这些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好作用,对提高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急救器材的管理和运用更应引起科室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急救器材集多种运用功能为一体,要求器材管理和使用者必须认真研究,掌握其多种功能,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因此要强化仪器设备保养维护措施,制定日常管护措施,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性能良好。并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新仪器使用前应由专业人员讲解仪器的使用、保管、注意事项,并示范操作。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此外,医护人员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鼓励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和自学考试,提高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医学英语的学习,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施救作用,避免功能闲置和损坏。

4.5 NICU消毒隔离管理

4.5.1 探视人员和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管理

NICU实现全程无陪护护理,除少数生命垂危的患儿家属可以探视外,其余探视一律每周2次,每次限一人。探视时更换为隔离衣,消毒鞋。医护每年定时查体,有感染性疾病时,必须立即撤离NICU,另外安排医护人员顶岗。进入NICU的医护人员一律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剪短指甲,并不准戴任何手饰。在接触不同患儿或进行不同部位的操作前后均应用消毒液认真洗手,必须戴手套。实践证明,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1]。据有关文献报道,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感染率为2.26%[2]。NICU的医护人员必须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4.5.2 加强消毒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新生儿病房的各类物品应专用,严禁借出或非本室物品带入室内。凡接触过的新生儿用物都要采取擦拭、浸泡、高压蒸气等消毒灭菌。坚持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病室阳光充足,室内每日常规用空气净化器早晚各消毒一次,每次2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宜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在55%-65%。病室每天早晚湿扫卫生各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打扫,病室注意通风。同时加强清洁工人的培训,讲解室内清洁与消毒的关系、清洁工具的分区使用以及自我防护等内容[3]。配奶台、操作台、辐射保暖台、暖箱、光疗箱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各种管道及仪器设备每日清洁1次,每周大消毒1次,每月对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疗用品、生活用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各种管道进行细菌培养,及时反馈培养结果,将细菌菌落数控制在小于或等于5cfu/C㎡。对不合格的检测对象,查找原因,及时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患儿有特殊感染及可疑传染病者应入住隔离室,必要时转传染科治疗。出院或死亡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置损伤性容器内,废弃针头置于锐器盒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特殊感染性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内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抗感染意识将之列入常规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视。[4]医护人员要要牢固树立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消毒灭菌的新方法及各种新型消毒剂的药理作用及使用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预防性措施,[5]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NICU室内的患儿多属急重患儿,急需进行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和监护,如有延误即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失去抢救最佳良机,危急患儿生命。我院新生儿科在医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办院宗旨指引下,建科27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生儿科诊疗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NICU室内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且还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23周敏,刘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J].

[2] 王莹,温玉娥.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6,4,3(11).

[3] 张德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9):29-30.

[4] 王江桥,邱燕玲,林伟玲,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及干预措施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10(4):312-314.

[5] 赵静轩,秦力君主编.消毒隔离管理.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2.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护理管理新生儿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2
护理管理对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53:09
目标管理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28:38
层流病房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方式的探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9:31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