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帅
6月以来,汇丰、高盛、经济学人智库(EIU)、中金公司、日信证券等国际和国内机构纷纷下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其中一些甚至认为GDP年增速可能低于7.5%的官方目标。不仅如此,央行近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下降,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经济的“凉意”。
实体经济缺乏亮点,外贸增速大幅回落,信贷紧缩,股市振荡,多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市场研究者缺失信心。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仅是经济形势整体疲软使然,也有政策主动调控的因素。高盛指出,中国新一届政府首先突出了应对结构性问题的意愿,说明其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改革,而不是经济增长上。“这一战略有助于经济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改革计划在近期不利于经济增长,意味着中国将经历“更多的短期阵痛”。
三驾马车拉不动
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增长率一直高于普遍预期,特别是前4个月,内港两地双边贸易更是同比增长66%。但随着海关对套利贸易行为的遏制,5月我国外贸增速大幅回落,进出口总值同比仅增长0.4%。其实,外需大不如前,才是更为合理的现象。放眼世界,欧洲经济长期衰退,多国仍在债务和银行危机中挣扎。美国经济虽然在复苏,但更多的是制造业复兴,这也意味着对中国需求的下降。
自2001年“入世”以来,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如今世界经济仍不景气,外需乏力,很多人又将目光放回国内。然而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内需的拉动似乎也难以指望。因为最近五年,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已经推出了一轮又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如今投资占到GDP总额的40%左右,甚至远超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前30%的比例。长期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这几乎成为遍及全行业的问题。制造业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集中了银行不良贷款的40%,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企业愿意再投资扩大产能。而且继续追加投资,刺激作用已然微乎其微,又会使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愈发严重,与饮鸩止渴无异,这也不是本届中央政府所愿意看到的。
至于高消费,建立在国民高收入的基础之上。过去十年间国进民退,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于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从45%一路下滑到35%。央行今年第二季度储户调查报告显示,较之“更多储蓄”与“更多投资”的意愿,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仅占18.1%。
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乏力,这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了。那么在“内忧外患”之下,一直以来超8%的经济增长率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法门便是,在制造业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的同时,由于政府隐性担保和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的回报率不仅稳定而且在上升。于是,在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各层各级都要求政绩业绩的背景下,信贷先投向制造业,再曲线投向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却也是在妄图用泡沫筑起通天塔。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但总要有人或筑坝或分洪以避免灾祸。最近出现的“钱荒”局面,便是缘于中央政府筑坝和分洪的努力,至少是尝试。
金融业隐忧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然而在超百万亿的货币供给环境下,我们近来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却是“钱荒”。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银行股遭遇恐慌性抛售,沪指2000点失守,对货币流动性的悲观预期在资本市场迅速蔓延。
“事实上,中国的流动性并不紧张,问题的实质是,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被真正地利用上,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说,中国的货币供给从2008年的18万亿元扩张到今天的100万亿元,这些流动性先后打造出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债务泡沫。虽然信贷效用在下降,我国信贷总额却在飞速增长。据摩根大通银行估计,2013年头四个月,包括非银行贷款和银行贷款在内的贷款总额达到近8万亿元人民币,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4.85万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的信贷总量几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出自影子银行体系。
控制信贷规模,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也是央行此次态度强硬的主要原因。但或许是为避免市场恐慌情绪发酵,引导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央行在2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已向部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今后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虽然央行最终“心软”,但此次翻脸的警示意义依然不可小觑。央行在公告中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商业银行需要去杠杆化,改变对盈利肆无忌惮的追逐,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更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加强流动性管理,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上去。
金融体系本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设立,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之快、之大超乎想象。此次信贷收紧,显示出中央政府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意愿。试图通过遏制资金流入国家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房地产市场或是一些产能落后领域,将其引向更有效率的生产部门,构建起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有人称之为“戳泡泡”,有人称之为“把金融机构收拾服帖,方便下半年配合工作”。但无论如何,此次经济着陆必定不会轻松,企业倒闭、机构破产、员工失业、“政绩”倒退,各方都需要做好伤筋动骨的心理准备。
流动性悖论
中国的流动性并不紧张,问题的实质是,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被真正地利用上,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这些流动性先后打造出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债务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