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3-04-29 23:05:19张静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品德教育道德

张静

摘 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品德课程是重要阵地和渠道。文章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学习动机四方面着手分析中国乡村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乡村小学生存在品德学习意识不到位、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提出乡村教师应当从学会在活动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扩大小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寻求解决策略。

关键词 品德教育 乡村小学 道德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取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梁园园,浅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德育教育研究,2011,(32):1.]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不断解放,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农村小学生是农村发展的希望,乡村小学纷纷开展了品德课程改革,我国乡村小学生目前的品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一、现状分析——从模糊走向清晰

(一)多数乡村小学生有良好的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品德意识不到位

多数乡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尊老爱幼等文明礼仪、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表示认同,对生命的重要性也表现出赞同态度。

但另一方面,乡村小学生民主意识、规则意识、环保意识等欠缺。民主意识方面,不管在民主平等地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和行为上都体现出民主的精神意愿不够强烈。规则意识方面,部分学生并不会为在公共场合举行的活动时违反规则而自责。环保意识方面,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保意识欠缺。

(二)多数乡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和沟通能力

现实中多数小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会主动去沟通解决。但也存在一些不同情情况。比如小学生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别人信任,反映出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判断道德问题的界线模糊等等。

(三)多数乡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欠佳,缺乏社会人文常识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看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但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多数农村小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和品的知识的主渠道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养成积极主动收集信息的习惯,途径单一,缺乏自身深刻理解。同时也导致乡村小学生不但对整个世界及世界历史的发展了解不足,甚至对我国的政治常识和地理常识缺乏了解。

二、原因分析——从直觉走向思考

(一)应试考试的影响及品德课程教育方式单一化

“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考试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人们习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导致教师把知识的传授放在教学的首位,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引导。此外,多数学校的品德课仅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违背了品德课基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家长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及农村信息工程建设滞后

农村小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作为家长的祖辈多数文化层次低,加上隔代的溺爱,不利于学生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不言而喻,但农村小学生家庭极少有计算机,加上学校对信息设备的投入很少,这也导致农村的信息来源相对城市来说要窄很多,不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和只是搜集。

三、寻求策略——从认识走向问题解决

(一)在活动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1、重视少先队和班委换届工作,培养小学生民主意识

少先队是小学生们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是培养小学生民主精神和自主能力最好的组织,其实践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渠道不可替代的。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输民主的内涵和精神,还应充分强调少先队员的权力和义务,增强少先队员的民主意识。定期举行小干部换届选举工作,强调“严肃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民主竞选,庄严投票,让小学生成为集体活动的小主人,潜移默化中接受民主精神的熏陶。

2、制定班规和活动规则,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

把遵守规则变成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制定班规和日常班级活动的规则,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愉悦,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规则意识。

3、走进身边的世界,培养环保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及周边环境,让小学生了解,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导小学生体会其危害,培养其环保意识。其次,课堂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鼓励环保小发明,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技能和环保意识。

4、注重校园仪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教育,要真正形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则必须融入个人的情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体个性,摒弃过去那种“靠运动、靠汇报、靠包装”的形式主义,注重每周升国旗、少年队队旗下宣誓等校园仪式,进行爱国主义信念教育。

(二)扩大小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乡村小学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和地方应加大对乡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提高计算机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条件欠缺的乡村小学应做到定时收听广播,多渠道拓展小学生信息来源。

2、乡村小学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讲重点,学生背难点”的方式导致学生对品德课产生厌倦感。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定期组织课外活动和读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万俊人.论中国道德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J].东岳论从,1992,(3):32.

[2]聂炳慧.浅谈小学生民主精神和自主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科研,2001,(7):70.

[3]夏伟东.解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伦理学研究, 2002 (1):8-15.

(工作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品德教育道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3:52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中国德育(2017年5期)2017-03-29 08:27:50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浅谈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如何培养乡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25期)2016-05-26 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