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域下课堂师生冲突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3-04-29 21:57宋贝贝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管理学成因对策

宋贝贝

【摘 要】冲突是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冲突普遍存在于企业、集团管理的过程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课堂师生冲突与管理者—教师、被管理者—学生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这三个因素有关。解决师生冲突,首先要缓和课堂紧张气氛,并注重课后的调节与教师自身的反思。

【关键词】管理学;师生冲突;成因;对策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是权威者,往往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极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出现。课堂是师生交往最为频繁的场合,也是最容易引发师生冲突的场合。师生冲突事件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班级管理,从长远看,更不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师生冲突实质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属于管理学范畴。管理学认为,信息不对称、资源的稀缺、个人期望、态度、价值观、个性等的差异,使得冲突在组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一、课堂师生冲突的界定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其论著《组织行为学》中写道:“我们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它包括了在组织中人们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冲突,如目标不一致,对事实的解释存在分歧,在行为期望方面的不一致等等。”台湾的汪明生教授则认为,冲突是指两个(含)以上相关联的主体,因互动行为所导致的不和谐状态。

综合上述对冲突概念的分析,笔者认为,课堂师生冲突即为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下,教师或学生建立在各自身份、认知、目的、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互动行为中产生对抗心理或行为的表现,师生关系由平衡态到不平衡态的过程。

二、课堂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

冲突管理认为冲突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相互依赖性是冲突形成的客观基础;(2)彼此间的差异性是冲突形成的直接原因;(3)内在机制不完善是冲突形成的推动力。据此可得,冲突主要由管理者、被管理者、集团管理机制三方面形成。下面笔者就从管理学所述的这三个因素出发,分析在管理学视角下师生冲突发生的原因。

(一)管理者

管理学认为,管理者在工作中,总是不免因为个人对某些方面的看好而盲目评判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的好坏,这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是由于刻板印象而倾向于关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甚至无视“差生”的情感需求。教师总是惯性地以为好成绩意味着好品德好素质,这种对于差生长期的忽视,导致他们产生压力、挫折、焦虑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并直接转化为课堂问题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获得教师的注意。

(二)被管理者

权力的挑战也源于本性的反抗。一方面来自家庭的因素。独生子女受尽家长溺爱,则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娇气、骄横、不合群、不善交际;抑或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则情绪迷茫,或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和愤怒感,他们更易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师长不像孩童时期那样轻信、盲从,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和挑战一些定论,这一时期是中小学生的“心理断乳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成人感迅速膨胀,希望独立自主,要求和长辈平等对话。若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表现出一种不合理的偏执行为,口头上加以反驳,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管理者的强烈管制意识和被管理者的束缚感,是师生冲突的源泉。

(三)集团管理机制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因为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认知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实践理念的差异。管理者的经营设计理念以及对被管理者的要求与被管理者的观点相左,这种差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冲突。在教学上则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期望上的差异。在科学技术空前繁盛的今天,媒体传播、信息传送高度发达,学生们身处一个物质文化经济极度繁盛的年代,他们的生活理念,他们的思考方式与教师存在会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代际的鸿沟,教师应看到这些差异,并通过自身的完善来弥补。

三、课堂师生冲突的对策分析

就如何改善课堂师生的冲突问题,笔者将从管理者,被管理者与集团管理机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设置课堂教学助理,转移部分师生冲突

笔者通过对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借鉴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机制,提出,如果将课堂看成企业,而学生当做员工,学生的管理即为员工内部管理机制,则其有相通之处。对于课堂助理的设置,关键的一点是自愿平等原则,教师对于助理的筛选应从班级学生中选取,可采取每日轮流或每周轮流,而所选取的学生首先则应是自愿的,在自愿的前提下,教师提前分配其课堂教学助理任务,当然对于任务的选取,教师应有侧重点,可将一些简单的讲解或是活动的任务交于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机械的劳务活。而此时老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仅是一个引导者,也就是企管中所讲的管理者。教师只需将一些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交与学生,其他部分通过与课堂助理之间的配合即可完成。

(二)层级化教育,满足不同被管理者需求

借鉴管理学中组织结构的层级化管理模式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按这一原则进行教学以达到满足不能层次结构被管理者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按知识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几个层次,再为每一层次分派一到两名上一层次的被管理者,而对于不同层次的被管理者,教师对于其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设置理也应有所区分;不同层级间可跨越合作,互相交流,而此时教师只需针对每一层级制定不同目标要求,设置一个跳起来便可摘到桃子的目标,无需再对被管理者逐个进行管理。通过这样教学模式,一方面,不同层级的被管理者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了知识情感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负担,而降低师生间的冲突。

(三)化“无为”而“有为”,完善集团管理机制

早在2000年前,老子便已提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观点,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应用也不少。同样,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同样应主张顺应学生的天性,“无为而治”。在制定管理机制时,主要以引导机制为主,而不是命令式的该与不该,当然在一些原则上的问题是不可让步的。其实,现阶段某些省市,如上海等所实行的素质教育便是以引导学生,顺应学生天性为主,强制命令为辅,只是这一教育机制模式还未普及,因此下一阶段的任务应是对于这一管理机制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后雄.课堂中师生冲突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2008,24(1).

[2]孟丽萍.管理冲突分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3]孔冬.管理冲突与冲突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3).

[4]青平.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冲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10).

[5]李书勤.社会学视阈下的高校师生冲突成因分析[J].教育探索,2011,(10).

[6]丁静.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4,(5).

[7]王美玲.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管理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2).

[8]肖翠红.课堂中的师生冲突探析[J].教育管理,2007,(3).

猜你喜欢
管理学成因对策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管理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