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事判决书的买受人能否成为申请执行人

2013-04-29 00:44:03李婷唐开清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执行权买受人强制执行

李婷 唐开清

自“全国首例判决书拍卖事件”发生后,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买卖判决书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报道都没有报道买卖成交及以后的执行情况,但据笔者了解,买卖判决书这一民间程序已经推演到正式法律程序,已经有买受人以买来的判决书为依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面对这样的执行申请,到底该如何抉择,现行法律和理论还没有作出一个有力的回答。要想妥善解决这个难题,笔者以为应当从申请执行权谈起,探讨民事判决书的买受人是否具备申请执行的权利基础。要想探讨买受人是否具备申请执行权,又须首先说明买卖民事判决书的合法性。那么,笔者就从买卖民事判决书的行为谈起。

一、买卖民事判决书的成因

(一)民事判决书的“纸上权利”兑现受阻

这原因是导致判决书被“买卖”或者转让的最原始的原因。从此角度观察,买卖判决书不外是当事人实现其特定“纸上权利”的行为选择与行为方式。我们知道判决书中确认的债权,对权利人而言抽象的表现为一种请求权,而请求权只是纸上的权利而已。它能否得到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其请求权的实现便可能遭遇诸多的障碍。处于利益的考虑,权利人便将买卖判决书作为一种变通的选择。

(二)法院的民事强制执行不力

“执行难”是当下突出显现的问题,并且越来越普遍。生效判决得不到法院的强制执行,其中有地方保护、司法腐败或法院漠视当事人权利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权利人出卖或转让判决书以实现自己的权益是一个当然选择。关于某些学者所称“出卖判决书作为一种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的另类抗议,是挑战法院的司法权威的方式”,笔者并不这样认为,篇幅所限此不赘述。

(三)当事人规避不利的投机心理

众所周知,通过正常程序实现判决书中确认的债权需要花费当事人的人力、财力与时间,并且程序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当事人便通过出让判决书中的债权而换取相应的对价,可以实现一定的效益,从而实现自己判决书中的利益。这也是一个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在市场经济要求效率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做法。

二、买卖民事判决书的合法性

探讨民事判决书买卖的合法性,必须弄清楚此买卖的标的到底是什么,不然就会产生关于“挑战司法权威”的质疑。其实,民事判决书就那么薄薄的几张纸,并不值得买卖,更何况中国的民事判决书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利益而言。买卖双方着眼的是判决书中确认的债权,其中的债权才是买卖的标的。从《合同法》角度看,第79 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3)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这一条款并没有规定判决书所确认的债权是不可以转让的。在私法领域有句法谚叫“法不禁止即自由”,所以转让判决书所确认的债权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该得到尊重,我们更不能说因为一个债权得到了司法判决的确认而获得了强制执行的效力便失去了其私法的性质,因此,合法的转让该债权当然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那些恶意的买卖或转让以侵害债务人利益的排除在外。

三、买受人申请执行权的产生基础

在确认了判决书买卖行为是合法的行为之后,买受人当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判决书中所确认的债权:第一,便是通过私立手段实现,比如讨债方式;第二,便是通过像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一种方式在此不谈,仅仅讨论申请强制执行的可行性。正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一般,买受人是否具备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依然没有确切的答案。笔者试图通过以下以下论述给出买受人申请执行权的产生基础。

一般认为,法律文书发生效力之后,该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依法由他人继受,该他人就有权向执行机构申请执行而成为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的变更是由于权利主体的变更而形成的。尽管目前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权利主体变更引起的申请执行人变更的情形没有作出规定,但是从理论上看申请执行人的变更是可能的。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的变更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可以申请执行而成为申请执行人;(2)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合并、分立,继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执行而成为申请执行人。

显然,债权人是可以变更的,但是以上的观点未免有些局限,仅仅将申请执行人的变更范围限定在法定继承的情形之下,当然对于法人的债权继受的情形用法定继承定义有失偏颇。笔者认为,通过买卖行为合法继受债权的当事人显然可以成为执行申请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买卖判决书应当是合法的行为,法律并不禁止。而判决书就是法院强制执行的执行名义,并不因为判决书在谁的手里而有所区别,因为执行权是司法权利,不是因当事人而产生的而是法院执行机构固有的权利。并且,从民法的角度来观察,继承人继受债权与通过买卖继受债权只是实现债权转移的方式不同而已,前者是事实行为而后者是法律行为,但是两者产生的权利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将申请执行人的范围扩大到买受人是合情合理的。

综上所述,一般人可以善意受让判决书中的债权,依据法理,受让人当然作为执行当事人变更范围。并且基于申请执行权是一种因法院审判而获得的期待权利,作为一种已决债权的程序性保障手段,其目的是使债权实现,因此是可以转让和继受的。所以判决书买受人便有了获得申请执行权的基础。

四、结论

判决书买卖已经在现实中风靡,在法律和理论层面承认买受人可以作为申请执行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大有裨益。从买卖判决书的合法性谈起,到申请执行权本事的性质,在理论上可以顺利导出受让人具备申请强制执行的资格。并且,在法律上承认并作出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实现司法效益,还可以让不愿积极行使权利的原债权人全身而退,将申请执行的权利转移到愿意行使该权利的第三人来抵制执行机关的消极心态,甚至对抗执行机关与债务人的联合,以抑制司法腐败。总之,我们应该给与判决书买受人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赋予其申请执行人的资格。

(李婷单位: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检察院 ;唐开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检察院)

猜你喜欢
执行权买受人强制执行
信托受益权的强制执行与规避可能性
南大法学(2021年6期)2021-04-19 12:27:52
MDR新法规强制执行,“原创”为企业生存出路
实际出资人能否排除强制执行?——兼评股权变动模式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46
论强制执行中的法律修辞
法律方法(2019年2期)2019-09-23 01:39:18
动产多重买卖合同的效力
法制博览(2017年9期)2017-01-26 19:05:41
论刑事执行权中的合理配置
探寻审判权与执行权实质分离的现实路径——基干S省H市10个县区法院的实证考察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2:34
人民法院执行权的运行检视与重构路径
买方违约时的风险负担
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与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