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分层与功能

2013-04-29 00:44于东君赵克理
职业时空 2013年7期
关键词:内涵

于东君 赵克理

摘要:专业文化的提出,是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野反思和关照其历史积淀、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影响,开始由纯粹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向职业文化教育。这一转向突破了以往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和范畴,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受教育者与职业的结合上。其中,专业文化内涵、专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结构是专业文化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文化;内涵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高职院校提出专业文化建设,说明教育者在审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生存状态时,开始突破以往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和范畴,从纯粹的职业技术教育生存转向职业教育文化实践本身内在和自我生成的生存转向。

一、专业文化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意见阐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不断满足职业的客观要求和人的具体劳动的需求,即社会的职业需求,规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并非简单地促使人与知识、人与技术和人与技能的结合,而是明确指向人与职业的结合。

人与职业的结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文化行为。专业文化的提出就是探索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职业为目标来促进人生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整实现。

G·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区别于其它群体成员的集体性的精神规划”。[2]大学文化被认为是一所大学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体现在大学制度和伦理规范中,表现独特风格特征的精神文化体系,代表了该所大学的形象和作风,也是大学间差异性的重要标志。专业文化可以被认为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是使受教育者在与职业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大学文化共性特点及对行业文化提炼升华、有机整合所形成的具有该类型大学教育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学校通过专业文化实践,使学生的价值观、职业意识、气质得以陶冶,从而奠定未来从业素质并形成职业发展的能力。

专业文化从根本上反映了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蕴涵、办学理念和价值体系,体现出此类院校的价值追求、使命职责和职业特性,并对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专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应该是该类型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以全体成员为主体积淀和创造的,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实现职业目标而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是融合传统大学文化和行业文化的结果;其次,专业文化主要凝聚在高职院校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是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第三,专业文化是其作为行业社会知识权威存在的文化基础,具有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区分善恶、建立信念等基本特征;第四,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所展现的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等诸多要素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所在。

尽管专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特质,但其核心和灵魂是职业精神。在人与职业结合的文化实践中,通过对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所形成的职业精神,为学校的发展和促进学生与职业的结合发挥着文化特有的作用。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从大学教育的边缘步入大学教育殿堂,与此相应,文化建设的关注目光也从以往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转向职业文化教育。这一转向的明显标志是突破以往的学科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概念与范畴,认为高职教育既不能是广义上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不是纯粹抽象意义的“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而是服务社会分工的需要,形成一个使人与职业相结合的、以职业需要为逻辑起点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信息化社会一方面使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已不能用单纯的技能所概括,产业升级和行业内部不断整合与再生要求从业者具备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精神。以社会职业需要为逻辑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专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必然关注职业精神,而职业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科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三个层次的区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则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了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在这样一个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中,个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全体公民道德生活的基础,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公民的理想目标,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实现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高职业院校要完成社会使命,首先必须使全体成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得以实现,进而确保这个集体实现精神文明和文化的实现,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专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建设的出发点,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三、专业文化分层

作为文化存在的专业文化,是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体形式展现的。这种展现既有文化因素的静态特征,也有各文化因素间单向或双向间的影响的动态特征。G·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文化分层理论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文化各文化要素间的这种静态与动态特征,进而为专业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霍氏把一个民族的文化喻为一个有很多层的洋葱:最外表的一层称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语言、建筑等。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也就多少代表了该文化里大多数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了英雄所在的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礼仪是每种文化对人和自然独特的表示方式。最里面一层价值观(Values)是文化中最深邃和最难理解的部分,也是文化的基石,我们每天都在其中,可又意识不到它的存在。[2]

依据霍氏“洋葱”理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由核心向外可依次划分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价值观,即大学精神,包括全体成员共同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精神氛围、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理想追求等,既具有一般大学精神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职业文化的品质。第二层典型人物性格,即著名员工、校友和行业模范人物等,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技术所塑造的人格美成为全体员工的楷模。第三层礼仪,即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方式。各院校因其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差异,在制度文化上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既体现在学生评价、管理制度的不同上,也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上。不同院校在人与职业结合的不同环节,都将行业标准有机融入其中,如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系统,根据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行为文化是师生的行为方式,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对全体成员的影响和熏陶,最终都会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行为文化是专业文化的外显和集中体现,也是各院校特色的体现。第四层象征物,即物质文化,不仅代表着一所院校在文化管理方面的水准,更是影响决定学生成才的重要环境。这些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具有职业特色的文化设施,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并引导着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意识。高职院校的象征物可以通过吸收传统大学文化和行业文化元素而彰显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如特色鲜明的校园建筑风格,著名校友、行业模范人物、具有行业性象征和深刻文化意蕴反映时代精神的现代雕塑,以及名人、著名企业的文化展板、展牌等所展现的行业文化特色所营造的环境气氛。

四、专业文化的功能

专业文化的形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活动注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通过专业文化实践,在与职业的结合中增加了职业认同感,形成了学院与社会衡量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制度性标尺——文凭与资格证书,同时也获得未来从事职业所具备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方式,这种对职业文化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是自己能够准确把握自身存在的生活方式,“技术”、“技能”不只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的张扬。专业文化实践中人与职业的成功结合,也使高职院校因拥有优质的专业文化资源实现了办学效益、社会声望提升和对区域经济的贡献。

专业文化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入一种创新特质的理解和释义。由专业文化认同到职业文化身份认同,使培养对象对与职业的结合有了可以触摸到的灵魂和方向,掌握了专业文化的个体也由此变成有别于机械的、生物性存在的活生生的文化存在符码,从而在理论上特别回应了高职院校从职业技术教育向到职业文化教育转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专业文化作为高职院校一种特定的组织文化,一旦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便会成为组织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的独特性成为学院赖以生存的组织精神,并为学院创造价值,形成竞争力。文化研究者认为一种文化一旦被牢固建立起来,就会对组织行为结果形成正反馈机制,形成产生行为规则或规范的组织管理模型,即便受到某种偶然事件(如环境变化)影响,仍然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拟或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发生改变,即形成一种所谓的“路径依赖”现象。[3]文化的这种刚性特征,对于高职院校决策者而言,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专业文化在促进人与职业结合中的正向作用,也应充分认识到其负向作用,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广泛吸收中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丰富专业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

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2011-

09-29.

[2] 李曼丽.“文化分层”理论在大学文化研究中的应用[J].

江苏高教,2006,(5).

[3] 拉尔夫·D·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成

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89.

猜你喜欢
内涵
丰收节,读懂“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争鸣与思辨:“一般应当”内涵的理性认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由“文化内涵”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