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2013-04-29 12:53熊燕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熊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别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能够系统而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传输,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身心素质水平;能充分发挥知识教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初步奠定完美的心理结构,从而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当今的中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各种竞争,成功与失败共存。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所以对当今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法》也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等”就应包括美育、劳育、心育和特长。心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达到教育者的目的——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当今市场经济对人才心理素质的需要

我国社会又是一个经济竞争的社会,从国内竞争扩大到国际竞争,在这种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许多新的特点,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信息发达,人际关系复杂等等。这些特点要求人的心理素质要能够适应,要有承担和承受生活节奏快的心理,要有对发达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和适应复杂人际关系的心理,否则就会被快节奏的生活淘汰,被发达的信息所淹没,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绊倒。有的人因股票亏本而跳楼身亡,有的人因高考无门而神经失常,有的人因生意场上败阵而一蹶不振,这些多是因心理素质差,没有健康的心理所致。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心理发展本身的需要

人的心理发展是由不成熟到成熟,再到衰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教育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成熟的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的发展,极需教育、引导,而教育又不能盲目地、无目标地进行,学生健康的心理就是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非常急剧,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心理现象特别丰富多彩的时期,急剧的社会文化和生活变迁,直接影响和冲击着学生的精神生活。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众多的心理障碍,出现心理健康失调,诸如感情脆弱、焦虑过度、固执己见、倨傲自信、离家出走等心理。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需要

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和心理都属于意识范畴。从两者的辩证关系看,思想是起决定作用的,它不仅控制人的行为,也调节人的心理,反过来,心理同时又反作用于思想,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中学生什么样的心理才算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其标准有四:

(1)行为符合常规,能完成规定的任务,无厌学感。

(2)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孤独感。

(3)情绪状态良好,欢乐如常,无忧郁感。

(4)日常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角色,对环境变化反应适度,没有冷漠感。

学校教育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按心理教育的原则,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多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深化,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健康教育形式与手段在日益的更新和优化。要全面地完成健康教育任务,并力争取得实效。在健康课堂教学中,除了应遵循素质教育的一般性原则以外,还应根据本学科当前的实际,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实施,务求实效

注重教学实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即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益。纵观现行健康教材,无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深入研究和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身心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克服单纯的灌输,烦琐的讲解,一味的提问,空洞的说教以及庸俗的例证等无效的劳动,建立以“应知”为出发点,以“应会”为归宿的教学目标,真正使健康教育成为学生身心的活动指南。

2.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健康教育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和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对不同年龄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巩固。按照《健康教育学大钢》规定的要求,以本为本,既不降低,也不拔高,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达到“人人皆知个个明白”。

3.明理导引,讲练结合

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教师要善于将健康知识寓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说说、议议、学学、做做中,明辨正误,切实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课后作业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外进行练习、体会,如“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如何做到仪表美?”使他们有所感悟,牢牢记住,内化为自觉行为。

4.面向全体,突出主体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健康教育也应如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全教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教师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都有学习、操作、探究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自始至终处于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今天,珍惜健康、追求健康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共同话题。因此,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学校健康教育作为正在开发的处女地,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投注更大的热情。我们将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树立新观念,探索新办法,讲究新艺术,去培养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四有”人才。

猜你喜欢
中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