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考核方式设计与实践

2013-04-29 12:00王丽娟杨宇朱莹
中国电力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

王丽娟?杨宇?朱莹

摘要:如何有效地运用课程考核这根灵敏的指挥棒引导学生由单一的知识学习能力、素质向综合方向发展,是教学需要摸索改革的课题。以“信号与系统”专业基础课程为背景,在分析传统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利弊的基础上,设计了“信号与系统”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的方案,新方案把开卷与闭卷、独立与合作、结果与过程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同。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卷面考试;动态考评

作者简介:王丽娟(1957-),女,河北蠡县人,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宇(1984-),男,河北望都人,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助教。(江苏 南京 21000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86-02

一、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利与弊

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及成绩评定方式,无论对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具有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的努力方向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起着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因此,建立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是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环节。

长久以来,在各种课程考核方式中,卷面考试是高校使用面最宽、使用频率最高的考核方式,“信号与系统”课程也一直采用这种传统方式。这种考试方式通常在课程结束或课程实施中间组织一两次闭卷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直接按期终考试成绩计算,或者按期終成绩与期中成绩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这种课程考核设计重在事后评价,是一种静态评定方法,与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有较好的匹配性,它存在如下利与弊:

第一,考试内容的覆盖面较宽,能够较为客观地评定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程度以及达到的水平,为后续教学活动确定起点,为选拔淘汰提供依据。[1]

第二,是驱动学生投入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产生学习动力不足、懈怠学习等问题,“考试”则会带给学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进而促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考试”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会让少数学生产生过度焦虑和紧张。

第三,评卷易于流水作业,批量处理,省时省工,简单易操作,特别适合师生比例悬殊的大班理论教学。

第四,重在检验教学结果,发挥课程考核的管理功能;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考核以及发挥课程考核的教育功能。

第五,卷面考试形式通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答题,故适合理论知识考核,不适合绝大多数的技能考核;能够考查文字表达能力,不能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不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以上四、五两点与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是“信号与系统”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缺陷,也是设计新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重点改进与完善的内容。

二、课程综合考核方式的设计

新的“信号与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是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提出一种动态的、综合的考核方式。所谓“动态”是把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改变事后检验的传统方式;重视发挥考核的教育功能,利用考核所得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教学目标是由多层次目标构成的目标系统,[2]所以,新的课程考核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理论考核采取多元化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取长补短,促进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综合”的含义。考评项目包括:卷面笔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小测),成就性考核,日常主要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技能考核。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计算公式为:

总分S由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两大部分构成,共六项。式中前三项分别为:实验成绩、期终闭卷考试成绩、成就性考核成绩,按SkWk计算;后三项分别为:平时小测成绩、日常作业成绩和参与教学活动成绩,用式计算。比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了两次开卷小测,则两次小测的计入成绩为,其中Sk、Sji为项目的原始成绩,Wk、Wj是加权系数。在各项加权系数中,设定的卷面考试成绩的加权系数最大。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考虑:

1.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教育功能

考虑到“信号与系统”是电气、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基础理论性强、授课专业面宽、授课人数较多等特点,课程考核仍以适合大班基础教学的卷面考试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卷面考试中,既有开卷又有闭卷。期终考试采取闭卷形式,侧重实现考核的管理功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组织的小测验选择开卷,重在指导教学活动,解决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与完善教学活动,以弥补期终考试在发挥教育功能上的不足。开卷小测为阶段性考试,通常放在学生感觉理解困难,或者是与应用结合紧密的章节之后。

2.独立与合作相结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程综合考试项目中,成就性考核是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该项考核是检验学生在任务或兴趣的驱动下,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这项考试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需的知识或技能一般需要自学掌握;二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三是把理论知识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四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该项考核采取如下实施步骤:首先,划分小组。各组成员5~6人,按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的强弱互补组合,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获益。第二步,布置任务。明确基本要求、完成的起止日期、评价标准与记分方法。第三步,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完成从搜集资料、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学用软件到具体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第四步,展示成果。组织集中演示各组最后提交的成果,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欣赏彼此的工作成果。第五步,学生互评,给出排名;成绩按组记分。该项考核氛围宽松,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同时也具有趣味性。

3.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中存在这样一种非正常学习模式: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失学习目标和动力,平日疏于课程学习,翻阅书少,上课懒散,作业拖欠;期终临近则挑灯夜战,突击恶补;要求教师圈范围,划重点,讲题型,提供往年试卷,以应对期终考试。产生这种不良学习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课程评价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滋生因素。这种对付考试的学习套路虽然能有效地提高成绩和通过率,但会给后续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偏离人才培养和教学的根本目标。此外,“一锤定音”考核方式产生的另一个付面效应是成绩会缺乏可信度。比如,当某种偶然因素使学生期终考试成绩没能反映他(她)的真实水平时,考试成绩的可信度就比较低。解决方案之一是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补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课程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过程,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活动纳入课程考核项目中,改善原有课程考核的局限性。过程考核的项目有:日常作业成绩(包含读书报告、归纳总结),參与教学活动成绩(如学生讲评作业、课内外提问与交流)和开卷小测成绩。与静态考核相比,过程考核在空间上是开放的,时间跨度贯穿整个课程实施过程,考核内容侧重日常学习行为,重在素质培养。过程考核的主要目标:一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良好的学风。比如,针对不可避免的抄作业现象提出要求:如果抄写了习题解答或者他人的作业,要在作业中标出参考书或他人姓名;如果发现有虚假成份,作业减分。二是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多数工科学生在这些方面较为欠缺,尤其性格内敛的学生,不敢参与课堂讨论与提问。通过把参与课堂作业讲评、发言、提问、新技术交流等行为表现列入课程成绩,促使学生多开口,提高心理素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活动,使人人既做学生,又当先生;通过“评”的责任与任务,促进“学”的主动性;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唯教师”的学习习惯。

三、实施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

为了完善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的教学工作,在试行以上考核方式的学生中做了一次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其中72%的学生喜欢以上综合考核形式,有26%的学生则喜欢“一卷定成绩”的传统形式,另有2%的学生模棱两可。总体而言,卷面成绩高的学生,一般在合作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制作能力弱,兴趣与合作欲望不高;而多媒体制作能力强的学生,则卷面考试成绩偏低;能力全面的学生少。综合成绩与卷面成绩相比两端分数(低分与高分)的人数要少。总结在两届学生中的实施情况,有以下几点认识与体会:

1.成就性考核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

该项考核是由任务驱动,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和创作完成的能力考试。要使考核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考核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任务难度和趣味性是两个致关重要的因素。任务难度控制在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摸得到程度最佳;任务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在这项考核中,选择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结合信号运算与变换的理论知识制作一件多媒体小作品;这一选题在学生中的反响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难度适中,并给了学生很大的创作空间,致使有些学生在提交作品后仍意犹未尽。其次,小组规模4~5人比较合适。小组成员不宜多,人数多容易怠工,相互推委;若小组成员太少,则会增加成绩评定的复杂性,失去培养合作行为与合作精神的作用。第三,在制定成绩评定原则时,要认真处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之间的关系。在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会不同,若把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捆绑在一起,即小组成员成绩都相同,当小组成员贡献的差别较大时,会挫伤努力工作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在小组成绩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个人成绩,体现成绩的区分度和公平性。

2.卷面考试形式历史悠久,是一直被广泛使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每当论及“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痼疾必然会问罪于卷面考试

客观上说,出现的问题与考核工具运用不当有很大关系,即与试卷命题有关。如果试卷命题只注重考书本知识、讲授知识和记忆性知识,那么学生就会读死书,通过考前突击恶补、强记硬背拿到高分;如果试卷以考查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则会促使学生往理解、综合分析、运用知识方面努力,在平时下工夫,因为能力不像知识可以突击获取。“考什么”是极其灵敏的指挥棒,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上,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试题编制工作是卷面考试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对待,要在题目设计上下工夫。

关于考试次数的问题,在学生问卷中,有13%的学生接受一学期一门课程只考1次,有30%的学生接受2次,有57%的学生能够接受3次以上的考试。总体而言,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对测试次数的容忍度较大。从教学中看到,平时小测次数多,学生期终考试成绩明显偏好;但频繁的测试不利于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问卷发现,有半数以上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只做题,不阅读。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做题、考试,学习习惯是以“题”为中心,没有“题”便不知该怎样学,学什么。综合考虑各种利与弊,平时测试次数不易过多。

3.评价学生参与日常教学活动的表现和评价作品会带有评价者的主观判断,如果评价欠公正性,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考核目标,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成绩的可信度,在开课伊始公布评分标准,让人人知晓。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种必要的登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采取这样的公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努力方向,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规范了学习行为,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在实践中体会到,制定恰当的评价标准对考核的成败有极大的影响。制定评价标准既不能抽象化、概念化,也不能过细,这样可以减少操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在学生互评中,会出现随意性或给人情分的现象,为了约束不良行为的滋生,采取实名制评价法能够起到监督个人行为的作用。

四、结语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综合考核与评分方法是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独立考核与合作考核的融合。实施综合考核与评分方法需要耗费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记录、评定、分析、综合每个学生的信息,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不易在规模大的教学班中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德广.论智能培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宋秀丽)

猜你喜欢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中傅里叶变换在OFDM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教学辅助平台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信号与系统”课程改革分析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群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MATLAB软件在《信号与系统》课程实践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的信号与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西部地区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