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2013-04-29 09:32:38李向丽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平滑肌胃肠道良性

李向丽等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16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5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14例中,恶性11例,良性3例。结论:CT可作为GIST常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高,定位相对清楚,并对定性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指从食管一直到直肠的消化管的非上皮、非淋巴造血组织、呈梭形细胞分化为主的肿瘤。这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故曾称平滑肌瘤[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0~75岁,平均514岁。14例有完整CT检查资料,其中6例有胃肠造影资料,5例有超声内镜资料,全部病例均行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4例,肛门指检肿块1例,消化道出血4例(便血3例,呕血1例),腹痛2例,腹胀伴呕吐1例,另2例分别在体检和其他原因做CT检查时被发现。

14例患者均行水充盈法CT检查准备,方法:患者禁食8小时,扫描前15~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口服温开水800~1000ml,螺旋CT扫描采用16排CT机,均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层厚、层距均为8mm,螺距10平扫后,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33ml/秒)注入碘海醇,剂量按15ml/kg,注射开始后25~30秒行动脉期扫描,50~60秒间开始扫描静脉期,3分钟延迟扫描。较小病灶取5mm层厚和间隔。

结果

GIST的性质:14例GIST中,良性3例,恶性11例。其中肝转移2例,侵犯邻近脏器和肌肉2例,淋巴结转移1例,腹膜腔转移1例。

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生长方式:病变发生在胃部5例,小肠4例,结肠1例,直肠2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分叶状5例(均为恶性)。肿块大小不一,良性间质瘤3例,直径≤5cm。11例恶性GIST中,肿瘤直径≥5cm 8例(7273%)。生长方式:腔内型3例,向腔内外突出者(混合型)4例,向腔外突出者(腔外型)7例。

GIST的密度改变和强化特征:CT平扫为较均匀的低密度,有4例出现钙化,8例肿瘤中心出现更低密度坏死和囊变区。注射对比剂后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明显增强,中心坏死和囊变区无强化。

腹水和肿瘤转移:有1例肠系膜恶性间质瘤出现腹水;1例直肠内、1例胃部间质瘤发生肝内多发转移灶。

讨论

GI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2],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其次为食欲减退、上腹部隐痛、胀痛。

GIST的病理特点:GIST起源于多分化潜在的间质纤维细胞,病理上主要由胃肠道肌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多形性细胞所组成[3,4]。根据其电镜及免疫组化特点可分为如下几类:①平滑肌分化肿瘤;②神经或自主分化肿瘤;③具有平滑肌及自主神经双向分化的肿瘤;④特殊分化肿瘤。以上几型中以第一及第二型最为常见,约70%左右,其中又以第一型最常见,约占其中50%。第三及第四型非常少见,尤以第四型更少见。

Amin等根据鉴别良性及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指标将其分为3个组:①良性:肿瘤最大直径<5cm,分裂像<5个/50HPF;②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分裂像少于5个/50HPF,但肿瘤最大直径>5cm;③恶性:分裂像>5个/50HPF,肿瘤肿瘤最大直径也>5cm。由于条件限制,本组病例只分良性3例,恶性11例,未按以上标准细分,也是不足之处。

GIST的CT表现:①平扫:肿瘤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分叶状。本组5例肿瘤边缘出现分叶状改变。肿块密度为等密度或高、等、低、混杂密度,瘤体内常因出血、坏死和囊变,表现为密度不均匀。本组有4例出现多个小点状钙化,2例见瘤体内有高密度出血。当肿瘤坏死与胃肠道相通时,可出现水和(或)气体充填影。②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12例,其中8例瘤体内出现大片或多个小片状坏死。瘤周多表现为花边样和结节状强化,部分病例瘤体呈团絮状强化,瘤体内和瘤周可见线状或成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

GIST的鉴别诊断:GIST的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胃肠道癌:癌起源黏膜层,表现为黏膜皱襞明显破坏、中断,局部形成形态不规则肿块,管壁常增厚、僵硬,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组有3例术前误诊为胃肠道癌,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②消化道腺瘤:尤其是起源于胃后壁的胃间质瘤需与向外生长的胃腺瘤相区别。胃间质瘤通常见于胃的近端部分,而胃腺瘤多见于胃的远端部分。胃腺瘤邻近肿块的胃壁增厚,胃周淋巴结可增大[5]。③类癌:类癌主要发生于回肠末端,且多引起粘连改变,极少发生远处转移,临床可以产生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和哮喘等类癌综合征。④淋巴瘤:浸润性胃恶性淋巴瘤表现为粗大而僵硬的黏膜皱襞,肿块型表现为多发的、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溃疡型表现为大而不规则的龛影伴有胃壁增厚。小肠恶性淋巴瘤CT可见“夹心面包征”和“动动脉瘤样唱腔扩张征”易于GIST相鉴别;⑤平滑肌类肿瘤:平滑肌类肿瘤影像表现难与GIST相区别,同样表现为局部肿块、肿块内可见坏死或钙化,临近胃肠道壁无增厚、淋巴结转移少见等征象,但病理上平滑肌类肿瘤CD117及CD34呈阴性反应,可加以鉴别。

总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于与其他病变相鉴别,熟悉GIST的影像表现、鉴别诊断要点并细致观察病变,对影像科医生的诊断工作大有益处。尽管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查率高和术前定性诊断有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因肿瘤体积较大、并与相邻组织器官分界不清时,确定其组织来源尚有一定困难,需结合胃肠造影和内镜检查,来提高定位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武忠弼,杨光华,主编[M].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8.

2叶惠义,李树峰,赵瑞峰,汪伟,主编.实用腹部综合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70.

3周建春,郭亮,沈海林,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131.

4S Crowther,L wyld,Q yamani,et al.case report:castroduodenal intussusception of a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 Br J Radiol,2002,15(900):987.

5劉伟峰,丁汉军,王海林,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4):316.

猜你喜欢
平滑肌胃肠道良性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1:22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内蒙古林业(2021年6期)2021-06-26 10:42:32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