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语,让历史课教学充满魅力

2013-04-29 00:44周小荣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历史课典故导语

周小荣

【摘 要】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的环节,一上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如同优秀的演奏家弹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领着听众渐入佳境。教育专家魏书生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关键词】歌曲法;诗词法;谜语法;典故法;故事法;图示法;设问法;乡土法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打好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的方法。

一、歌曲法

歌曲法就是由歌曲引入新课的方法。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巴黎公社》一课时,先放一段《国际歌》;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放一段《松花江上》。由此入手,引入新课。

歌曲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二、诗词法

此法可分为两类:

1.由学生已学过的诗词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先集体背一首毛泽东所作的《长征》。然后教师指出:“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2.引用学生在课内没有学过的诗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课时,可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由诗句谈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再转入课文分析。这样也比较自然、贴切、生动。

三、谜语法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教师先展示两条谜语:“保护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人)。学生很快猜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趁机引入新课。猜谜语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四、典故法

用典故法引入新课,较多地运用是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文时,可由学生讲“立木赏金”的典故引入;教学“淝水之战”时,教师可从“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导入。

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故事法

用真实、生动而简短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时,可讲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故事;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先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故事,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六、图示法

图示法可分为两类:

1.利用插图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可由学生先观察课本上“被焚烧后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图”,从讲这张图的情景入手导入新课。

2.从教师手绘示意图引入。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8课“三国鼎立”,教师可先用幻灯片展示已画好的一只三足鼎,鼎足下标有魏、蜀、吴,配有地图轮廓线,再解释“鼎立”的含意,由此引入新课。

七、设问法

可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起源”时,我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中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有上帝造人的神话,也有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又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古代罗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哪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OO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通过寥寥数语,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八、乡土法

乡土法,就是运用乡土材料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23课“西晋和东晋”时,我介绍了谢安、谢玄等人祖籍都是我们太康县人,并引入一些谢氏的典故,以此为背景引入新课,学生倍感自豪和兴奋。

由于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唯物”的特点,使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注意的是:乡土法的应用要起到一个补充教材、说明教材的作用,切忌脱离教材。

新课程下,历史课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的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历史课典故导语
导语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