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中国梦”时代特征深化高校体育改革

2013-04-29 00:44:03李志灏
中州体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体育改革时代特征中国梦

李志灏

【摘要】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中挑选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随机抽取与实验班相同人数的人作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以验证符合“中国梦”时代特征的新教育体系,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时代特征;体育改革

1研究目的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中国梦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高校体育改革要想进一步发展完善,必须与时俱进,顺应“中国梦”的时代特征。本研究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体育工作环境,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完善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观,提升学生幸福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建立健康的体育文明;引导学生形成自身体育价值。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新路子,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年级和大二年级中挑选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班,随机抽取与实验班相同人数的学生作为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对比。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00余篇,了解当前全国各地的体育课程的现状,掌握最新的学校体育成果和改革动态。

2.2.2专家访谈法

走访高校高级职称体育教师18位,教育专家11位,了解专家们对本教育体系的看法和建议

2.2.3实验法

采用实验法,在两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体现出不同的体育思想和方法。即对照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进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均进行了修改(见下图1),采用利用性强的教学内容,目标因人而宜采用趣味性强压力小的教学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试行前后对学生体育活动感兴趣程度的影响

从表1、2、3、4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同学在一学期后,从情感上更加认可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多,对体育教师的认可度显著增加,上课缺课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对照班要高。

3.1.1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3.1.1.1广泛性

学生进入高校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

3.1.1.2选择性

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3.1.1.3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

3.1.1.4连续性

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2尊重学生个体的地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体育幸福感

在“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尊重学生自身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体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是导师。在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能够看到个体的共性,更应该看到个体差异,一个学生是“一个世界”。只有看到了他们的差异,认可了他们的共性,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不让水平高的学生觉得简单、无聊,也不让水平相对低的学生觉得太难,自信心受挫,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3.3端正师生关系,加强文明建设,引导“终身体育”的理念

要想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终身体育”,必须有良好的、和谐的氛围,即一个文明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大环境。而这个环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端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以传统的“管”与“被管”来定位,应该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挥主体的功能和主导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和谐文明环境,才能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

3.4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自身体育价值,重视过程评价

审视现有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适当结合使用。不能按照老模式,机械地单纯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实验班可以在不同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课的准备部分采用游戏法、基本部分采用循环法、结束部分采用变换法等,来增加练习内容的趣味性。重视过程评价,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拓展高校学生的运动智能。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找到自身的体育价值。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竞技、个人表现欲较强,通常表现出具有不服输精神。因此,在安排教学时,应结合高校学生身体机能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些具有竞技性、比赛性练习内容,以增加体育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实验法得出的结论充分证明,新的体育教学体系在体育课程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程效果。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具有广泛性、选择性、深刻性、连续性的特点,应结合这些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

(2)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共性,同时要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走向“终身体育”。

(3)构建文明的体育环境,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即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有效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让其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当中去,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

(4)保持可持续发展,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体育价值,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4.2建议

4.2.1利用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健全发展

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抚平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重视过程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从而引导其个性健全地发展。

4.2.2尊重学生地位,重视幸福体验

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发挥教师示范、讲解的主导作用,传授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2.3加强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建设高校体育文明环境

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体育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愿意接触老师,愿意与老师多交流,无形中教师的个人魅力就会影响到学生,更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学习的意识,最终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

4.2.4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实现自身体育价值

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实现学生的体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7:59-88.

〔3〕高峰.浅谈体育教育中情感智能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99(3):57-58.

〔4〕王建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

〔5〕李培文,等.高等学校体育教学重心的转移〔J〕.体育教学,1999,3.

〔6〕苏志明.面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成才之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宏斌)

猜你喜欢
体育改革时代特征中国梦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28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职院校体育改革与创新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展研究
高校体改中乒乓球课发展趋势和应对对策
山东青年(2014年10期)2014-11-24 10:59:01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9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1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
军事历史(2004年2期)2004-11-22 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