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相关高危因素。旨在评估病情,加强干预。方法:收治COPD患者82例,其中41例死于呼吸衰竭作为死亡组,4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住院首次PaO2、最高PaCO2、前1年住院的次数、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为肺心病)及肺功能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年龄、BMI、PaO2、PaCO2、前1年住院的次数、并发肺心病,肺功能是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综合评估COPD患者病情,对可控指标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COPD病死率仍不断攀升,成为影响公共卫生的重要疾病,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2007年1月~2012年10月对41例COPD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好转出院的41例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影响COPD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加强监控及干预,降低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COPD患者82例,诊断均符合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修订版)[1],其中4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作为死亡组,同期好转出院41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条件同为男性,吸烟指数、病程长短与死亡组大致相同(P>0.05),而且无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死亡组及对照组在年龄、BMI、血气分析、前1年住院次数(以本次住院的第1天算起,往前推1年内在我科住院的次数)、是否并发肺心病、肺功能的情况。将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死亡组在平均年龄、BMI、住院首次PaO2、最高PaCO2、前1年住院次数(指COPD患者前1年因急性发作住院≥2次的所占的百分比)、并发肺心病及肺功能(指COPD患者FEV1占预计值%<50%所占的百分比)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讨论
COPD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2]。对COPD患者病情需要综合评估。本研究表明,COPD的死亡高危因素与年龄、BMI、肺功能、血气状态、并发症、既往一年反复住院次数等有关。高龄患者,潜在脏器功能不良,病程相对长,感染低氧血症不仅影响肺组织,还可波及其他脏器,高龄成为了影响死亡率的高危因素。张德明等研究报道约12年是国内COPD死亡的最危险时期[3]。循证医学证实,营养状态是COPD患者症状、劳动能力丧失以及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BMI下降是COPD患者死亡独立预测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不良指标,可增加住院率、机械通气率及死亡率。BMI<21kg/m2生存率明显下降,需考虑营养支持。FEV1%作为肺功能较敏感的指标,也是预测COPD病死率独立预测指标。根据FEV1%占预计值的80%、50%、30%为分级标准,可分为轻、中、重、非常严重4级。FEV1%占预计50%以下属于重或非常严重范畴。在新的COPD全球创议(GOLD)的指南中,肺功能的3级4级已表明高风险。国外研究资料显示,肺功能的损害严重程度与COPD的急性加重发作频率[4]、病死率[5]有关。在2011的GOLD的指南中将急性加重的病史判断作为综合评估重要的方面,对于过去1年有2次或2次以上的急性加重次数,表明有高风险。因为既往1年反复急性加重住院率高的患者,表明了其健康状态迅速恶化,反复感染加重气道炎症持续发展,可带来肺功能快速下降,导致高死亡率。肺心病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只要发生肺动脉高压,就可以使COPD预后及病死率加倍恶化[6]。杨慧等对老年重度COPD预后研究中数据显示无肺心病的患者5年、10年生存期均较有肺心病的患者高[7]。可见肺心病影响COPD患者的死亡率。PaO2越低,患者缺氧越嚴重,影响细胞能量代谢过程,导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并可加重肺动脉高压,病情恶化。循证医学已证实长期家庭氧疗能改善严重低氧血症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患者住院期间PaCO2越高,提示发生肺性脑病的可能性越大,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可能性越大,病死率就越高,作为死亡的预测指标这与国内刘双林等[8]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对于存在低氧、高碳酸血症反复住院的重度COPD患者,国外研究证实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降低气管插管率[9]。
总之,COPD的死亡率受很多因素影响,早期干预影响死亡的高危因素,给予尽早的家庭氧疗、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积极治疗合并症等,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