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定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2013-04-29 23:27保定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发展调研组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

摘要:回顾保定白沟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本文从思想、特色优势、政策等多角度对白沟发展成就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白沟新城的崛起既是城镇化发展的产物,也为白沟实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总结经验是为了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课题组针对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保定白沟从遍布小商小贩的农村集市变成如今的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联合国授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变化之大让人不得不对白沟刮目相看。一路走来,白沟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中总结的经验教训为保定其他县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白沟城镇化的演变过程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可见,提高城镇化率的过程就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过程,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历史上的白沟曾经是一个小镇,身处“京津冀经济圈”核心区域,北距北京102公里,南到保定62公里,东至天津108公里,以农业人口为主。改革开放之初,少部分农民开始从事箱包生产,逐渐发展起数量可观的家庭式作坊。1992年,500个自然村从事箱包生产,年产量达四千五百万件左右,相当于全国箱包生产总量的1/10。人口不足两万的白沟与浙江温州、武汉汉正街开创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先河。

经历了辉煌和彷徨,白沟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开始逐步改善投资购物环境。历经了马路市场、棚子市场和店铺市场的转变,白沟箱包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箱包交易市场、北方最大鞋帽市场、全省最大的服装市场,“北方商贸”名镇的地位日益稳固。随着各种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物流信息等汇集白沟,城乡一体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但是,城镇化的脚步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合拍。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成为白沟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2008年7月3日,《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试行)》对保定主城区和涿州、定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决策部署。

2010年8月17日,经河北省委批准,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组建保定白沟新城管理机构的通知》,新城规格为副厅级,管辖范围包括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产业聚集区和白沟镇全境,面积11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白沟新城“破茧而出”。白沟一步步实现“人人思创业,户户谋发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今的提高幸福指数,白沟已经实现了四个97%:城区常住人口97%以上是农民,市场经营主体97%以上是农民,工业投资主体97%以上是农民,二、三产业的受益主体97%以上是农民。因此,白沟新城的组建不仅标志着白沟从昔日的小镇成功实现华丽变身,成为河北省小城镇的示范区,更为今后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白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白沟经历的是一条曲折艰难的发展道路。在困难面前,白沟人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坚持,上下一心的执着追求才有了现在白沟新城的建设成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解放,创新驱动

总结白沟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历史,最大的亮点就是能紧紧抓住时代的发展节奏,思想开放,敢于创新。思想解放的关键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白沟的城镇化发展始终跟全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白沟人从小作坊开始,从制作自行车座套开始,从一个小乡镇开始,一步步做到“箱包之都”,做到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这一发展过程得益于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巡讲话,推动了白沟人思想的大解放,打破以往僵化的思维模式,充分调动了白沟人创业的积极性,激活了民间资本,用实际行动与时俱进,创造出低社会成本、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的经济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城市路网建设、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新民居建设等。白沟新城的组建正是思想解放,创新驱动、紧跟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反思失误,知耻后勇

曾经因片面提倡“先繁荣后规范”,急于求成的思想使白沟起步不久就陷入畸形发展的泥潭。典型的问题就是1994年相继暴露出“枪黄丑”、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等。白沟发展急剧降温。白沟错过了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二次创业的最佳时期。2002年出现的“苯中毒”事件再次使白沟经济发展陷入危机。箱包产业濒临崩溃边缘,整体发展几近停滞。

面对困境,白沟从政府到商户痛定思痛,重新确立了“治理与发展同步,文明与繁荣并举”的发展思路,由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治理整顿。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整治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广大商户积极配合政府搞好市场的维护。2003年前后,白沟获得重生,实现了市场、城市和产业的全面升级。十年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白沟的辉煌。

(三)借力发展,顺势而为

“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中国箱包之都”、“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命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等一系列闪亮的招牌,既是白沟多年努力的肯定和认可,也是白沟发展道路上扎实的脚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白沟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分不开。

1.借政策优势

2002年,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建设重新启动,将其作为对接京、津,辐射沿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连接点”和新文化的“凝结点”。温泉城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级开发试验区和省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项目审批、土地指标、人才引进、财政留成等方面享有多项优惠政策。河北省政府又将温泉城建设列入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重点支持项目。这些政策的优势都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2008年7月,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成立,实现了两地产业的互补,达到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互促双赢。组建仅半年多时间,到当年12月份,社会总产值完成5108亿元,同比增长42.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7亿元,同比增长38%,既远远高于整合前的速度,也远远高于全市其它县(市)的速度。

2010年8月17日,白沟新城组建成功。其管辖范围包括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产业聚集区和白沟镇全境,面积11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正式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无论从经济发展前景、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其经济的辐射带动力都为白沟日后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2.借资源优势

随着各种市场要素向白沟汇集,商贸资源、产业资源、品牌资源都为当地经济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工业园区在扩张,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经济在高速发展,次中心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

(1)商贸资源。白沟通过实施划行归市、品牌经营、规模带动、统一管理、多元市场、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举措,形成了箱包、服装、小商品、五金灯饰等十几大行业的大型综合商贸集群,成为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大部分地区的小商品供应基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为白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源源不断的资源。

(2)产业资源。白沟工业通过实施先市后厂、前店后厂、集群发展、品牌生产四大方略,实现了小企业向大生产、小资本向大规模、小聚集向大集群的转变。目前,白沟产业聚集区内共拥有箱包生产规模以上企业350多家、规模以下企业3000多家,个体加工户近万家。箱包产业发展最为醒目,年产箱包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庞大的箱包产业集群通过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雄县、容城、高碑店、安新、高阳、霸州等十几个县(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白沟及周边县市的服装、鞋帽、毛绒玩具加工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相关原辅料市场也随之繁荣,五金皮革城、服饰辅料城、免费皮革市场等3个专业市场,主要为主导产业提供皮革、布料、五金等箱包各环节使用的原辅材料。白沟形成了以工业区、工业城、出口箱包生产基地为载体的生产基地,以联运市场、物流中心为中枢的物流系统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使得白沟箱包从产到销便利快捷,巩固了白沟箱包在全国同类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

(3)品牌资源。白沟以商贸发达著称,尤以箱包和小商品闻名于世。“中国商贸名城”的金字招牌让白沟经济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效应带来的影响力使白沟提高了吸引力,商户、游客,旅游、购物的人流汇聚白沟,随着白沟的城镇建设不断扩展,它由一个区域商贸名镇发展逐渐成长为全国商贸名镇。到目前,白沟已与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商贸关系,到白沟旅游购物的人数平均每天25万余人。白沟越来越高的知名度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推动作用。白沟新城的组建为这一品牌优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三、白沟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需要把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变成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白沟在这一演变的过程中成绩不容忽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传统的城镇化理论认为,城镇化会受到来自农业发展、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崛起的影响。依照这一思路,白沟城镇化的发展截至到2010年年底的总产值为40.81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农业产值6249万元,同比增长-5%;工业产值225684万元,同比增长19.2%;第三产业产值176210万元,同比增长14.5%。三者比例为2:55:43。

从上述数据可见,白沟的农业发展受到抑制,90%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中,粮食生产,蔬菜供应等关系百姓生活的生产滞后,影响生活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不足;工业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根本动力,工业的集聚创造了城市。白沟工业的发展来源于前店后厂模式发展起来的箱包加工制造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工业集聚的效应不明显。面对激烈的竞争,白沟的产品急需升级换代,适度规模经营,吸引高端研发人才的加入,提高工业化的质量;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白沟近年来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信息产业、金融、保险等服务性配套机构、设施的建设仍相对滞后。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依然是白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做的功课。

(二)城乡一体化需要加强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租金城乡融合最发展的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空间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加快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融合,表现在城市里的各项福利,如医疗、教育、养老等,惠及城市中的农村人口。只有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破除制约白沟发展的制度障碍,真正推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三)环境友好型城镇化发展思路需要加强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人的生活质量又离不开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白沟,创造的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环境的污染带来的负面效益抵消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受益。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2002年,箱包生产中出现的“苯中毒”事件的教训依然挥之不去。痛定思痛后的白沟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务必要把绿色、低碳和高端发展融入到发展思路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白沟,建设环境友好型白沟将成为新一代白沟人努力的方向。

四、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随着农民流入城市就业并长期生活,成为城市新市民和逐渐融入城市的过程,不仅农民的职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白沟要从传统的乡村文明向现代化城市文明转化。层次提高,思路转变,白沟的未来需要更新的规划。

(一)城市发展理念先行

“现代化、生态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是白沟新城的发展目标。白沟要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休闲旅游聚集区、全国著名商埠、京南陆港物流区,就必须通过高站位谋划,大手笔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白沟的城市建设标准更高,起点更高,品味更高。到2020年,建设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万,基本实现把白沟新城建设成为保东区域政治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保险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在目标的实现中,需要逐步提升白沟新城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素质,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中实现城乡统筹、城乡同步、成果共享。

(二)区域协调提高带动作用

作为区域性的次中心城市,白沟新城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可以加强对周边县的产业关联度,如容城的服装和毛绒玩具,安新的制鞋,高阳的纺织,雄县的塑料制品、印刷包装和制帽。随着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到2020年,保东经济板块区域面积将达到15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以上;覆盖人口12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0%以上;GDP达到45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9%以上。因此,无论是机制创新、产业集聚、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白沟新城作为次中心城市会提高自身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县域的进一步发展,区域联动效应会更加显著。

(三)新型城镇化是科学、理性的发展

白沟发展的经历中曾经出现过曲折和反复,切身的体会让他们为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历过困难和迷茫后的发展更加理性和睿智。科学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在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还会遇到更多问题和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立足白沟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百姓的根本需求,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逐步实现内源型增长与外源型增长并重的发展模式,建设生态白沟、绿色白沟;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全面发展。白沟新城本身就是统筹兼顾的成果更是它今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共同进步。注重城镇发展,又要注重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注重自身发展,又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务实高效的行政体系,又要营造和谐奋进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成果共享。发展经济惠及人民,建设城市为了人民。弘扬以人为本,开放包容,提倡民为先、和为贵的人文精神,才能够为白沟新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谐的社会基础,才能凝聚推动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健康、科学、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李平,周金堂. 中国县域经济前沿2011[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王德第,荣卓.县域经济发展问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河北省讲师团系统2013年度科研课题(立项编号201313)成果。

(保定白沟新城新型城镇化发展调研组成员及其单位:甄亚丽,中共保定市委党校;李文,保定市委讲师团;高春霞,保定学院;梁斌,中共保定市委党校;陈焕新,中共保定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