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2013-04-29 16:46万瑞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幸福亚里士多德德性

万瑞

摘 要 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享受着其所带来的各种益处,而心灵却渐渐缺失,幸福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幸福作为一个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本文的一个中心内容,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汲取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即幸福就是至善。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幸福 德性 启示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顿时“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在这种背景下重新反思一些关于道德与人生的根性问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善、最高的善、幸福、德性等问题的思考至今依然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培养人们正确的幸福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至善即是幸福

在追问幸福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至善即是幸福。”亚里士多德针对柏拉图把“善”看成是脱离一切具体事务和行动之上的东西,提出:“不论是受过教育或未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至善即是幸福;并认为‘生活得好或‘行得好即是有福。但是幸福的性质如何,则群众的意见和哲学家的主张,便各执一辞。群众将可见可能之事如快乐、财富、名誉等视为幸福:以致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不同的了解。有时甚至同一个人,前后的解释也不一致。”为什么会有这样?就是因为“善”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生的目的固然都是追求善,但是这个善绝不是抽象的、神秘的“理念”,而只能是通过具体的、现实的行动去实现某种“目的”。

什么是至善?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是由各个具体善积累而成,并且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德行的活动而达到的善。善在不同的行动和不同的技术中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善,却同人的最高目的、最大的善是同一的,分不开的。尽管每个人、每个具体行动都有具体的善,但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去追求一个终极的、最完满的善,而“至善”就是最高的、完满的、终极的善。人们应把自己对善的追求,纳入对终极善追求的轨道。

总之,在至善和幸福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那种抽象的、神秘的“善”,坚持把“善”变为同具体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概念;他把幸福看成是人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控制、自我奋斗和不断追求,有力地反对柏拉图关于“神性”幸福的观点,从而是他的幸福论更加明显地体现出其人本幸福和现实主义的特色。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快乐的活动,所以幸福就是使人快乐的,使人觉得可爱,乐于去追求的。而在所有的幸福中,亚里士多德把思辨生活当做是最高贵的生活,最高的幸福。因为思辨是我们本性的最好部分的实现活动,它本身是目的,具有自足性、持久性,能给人带来纯洁的快乐。因此凡是有思辨的地方就有幸福,思辨越多幸福便越大。

二、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几点启示

由于受到历史和阶级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时至今日,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第一,幸福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活动是最大的幸福,它高于人的生活,是神所具有的,一般人难以达到,但他还是极力主张要把思辨幸福作为一种理想来激励人们为之努力奋斗。同时,亚里士多德也非常重视现实的幸福生活。他强调,伦理德性的现实活动是完全属于个人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可以实现的幸福就在于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合乎伦理德性,而且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得到幸福。这一点启发我们在幸福的追求过程中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做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第二,幸福是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个人一旦离开了城邦,便不能独立自足地生活。因此,一个孤独的人不可能自我完善,个人只有在城邦国家即理想社会中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个人的幸福也只有在城邦的幸福中才能获得实现。因此,个人的幸福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而且表现在使他所在的集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个人幸福离不开城邦幸福,而且认为城邦幸福高于个人的幸福。因为他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城邦先于家庭和个人,城邦的善高于个人的善。因此,一个人获得善是有价值的,但为了民族和城邦获得善则更为光荣与神圣。这启发我们在追求幸福时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努力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幸福观和虚幻的集体主义幸福观。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M].北京:商务印刷馆,1964.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苗力田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6,7,14,34.

[3]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苗力田. 古希腊哲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989.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猜你喜欢
幸福亚里士多德德性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柳亚子书法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为了“幸福”的母亲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