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 刘施洋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背景的分析,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具体的重构本土化身份的应对策略,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全球化 本土化
一、英语全球化、本土化的概述
英语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在各大报纸、杂志、媒体中随处都可以见到World English,International English,Global English。英语的全球化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一且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深受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巨大影响,这些国家对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实质上,语言的传播反映的是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发展。国家强大,该国的语言在世界的影响力就大。即使在有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大家出现的时代,说英语的人口也不过500万。而到了19世纪,由于前期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其国力大为增强,经济、军事实力猛增,与此同时领土的面积也快速扩大,部分国家成为其附属的殖民地。每出现一个新的英国殖民地,就意味着英语被传播到一个新的地區,被新的人群所接受、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英语不断与其他语言接触,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奠定了全球化语言的基础。20世纪后的英国有所衰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前英国的殖民地——美国,凭借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绝对优势,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接替了英国,进一步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范围。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推进,进一步推动了英语的国际化进程。其二是由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促成的。例如,其丰富的词汇量;强大的表达能力;极强的融合性,能够广泛吸取其他语言的精华,并且在融合中不断简单化,使其成为易学易用的语言,因而得到广泛的接受。
英语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促成另一个现实——英语的本土化。英语的广泛传播势必会与当地的语言、文化、历史相结合,形成带有地方色彩的、在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英语变体。因此,它是英语与其他语言、文化长期接触的产物。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语言本土化。例如语音上,由于受汉语的特殊发音特征影响,因此产生了特别的英语发音方式。词汇上,由于各个地方都有本地特有的文化、习俗等,相应地就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如majiang,jiaozi,kimchi等。第二,文化及历史本土化。指在用英语阐述本地特有文化时所出现的特点。如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the Tang Dynasty。
正是在英语全球化、本土化的背景下,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语言文化不断地渗透到英语之中。因此,英语中就产生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使英语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这样,作为英语的重要变体之一,中国英语应运而生,同时也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英语在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环境下的使用及发展,紧扣中国社会生活的主题,把握时代脉搏,真正增强教学效果。
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一直强调标准化的教学,教材中的课文也多选自欧美原文。而这种“原汁原味”的教学却使学生很迷茫,以至于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却连我们中国人经常吃的主食,如馒头、包子、烧饼等如何表达都不知道。“我们熟悉西方文化,了解文化差异,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民族特色和文化身份”(王守仁,2001)。我们学习英语,一方面是要学习英语国家的先进理念、风俗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使我国的文化历史向世界各地传播。可以说,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过程中没有把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紧密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平时表达中产生“真空”状态。2013年8月的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改革说明中,明确指出原来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由此可见,英语本土化教学应该被作为今后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
三、重构英语本土化身份的具体策略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我国的特色文化,深入剖析中国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和设计多种方法,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法,把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配置,对比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使学生了解他国文化,还能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采用翻译教学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违反英语语法规则的前提下,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而讲座教学法,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中西差异难题汇总起来,进行系统总结归纳,采取专题讲座的模式集中讲解。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以达到实用性的目的。
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务必要遵循规范性和适度性原则。内容要以国内外熟练使用汉英双语者叙述的中国社会文化英语文本为基础,以中国官方媒体英语为规范。适度性是指我们应把中西方文化看做是一个整体,中国文化内容只能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英语文化。这样做既能解决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又能学习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帮助学生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
总之,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已成为既定事实的今天,我们既需要一种语言进行共同交流,又需要保留和发扬各自不同的文化。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需要我们加快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定能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具备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rystal Davi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Kachru B.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s[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4.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外语联合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英语全球化背景下重构英语本土化身份大学英语特色教学的具体策略研究,批准号:12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