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机制研究

2013-04-29 13:49王孚瑶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波动性

王孚瑶

摘 要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作为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其价格的高低及稳定性关乎民生社稷。本文从农产品相关机制出发,对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建议。旨在探求农产品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变动规律,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实用型的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形成机制 波动性 稳定建议

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种子、肥料、农药、劳动力等的价格逐年看涨。近年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促使耕地面积总体减少,挤占了大量粮食生产资源,导致了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加之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增加,使得生产成本上升。

二、政府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引发农产品减产,导致相应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同时也会影响该农产品的相关替代品价格的变化。

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也有这重要影响。如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拉动了国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图1)

图1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原理图

二、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现象

农产品大小年现象亦称“周期性结果”豍,通常指在农产品市场由于一系列因素所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不稳定现象。就如2009年大蒜的价格变化,从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每公斤大蒜的价格不断攀升,直至7元一公斤。从12月到次年3月,大蒜的价格是下降中带有些许波动的,到10年3月的价格为6.7元,之后又是一次攀升。我国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是逐年上涨的趋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价格不稳定的波动,并呈现周期性的特点豎。分析数据可得,从1990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因而在以后的连续三年里粮食价格上涨,且零售指数高达148.7。从1997年至2003年期间,粮价进入低谷,持续了6年之久。紧接着又是一次粮食产量的下降,粮价的抬升的循环。从这些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粮价的变换是与粮食的产量相关的,基本得出产量提高-价格下降-产量减少-价格抬升这样的循环。

农产品是一类缺乏弹性的商品,诸如蔬菜、肉类、水果这些生活必需品,也即是它的需求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的,价格的降低或上涨都不会引起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或者减少。

但凡商品的价格都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给大于需求时,相对应的产品价格就会下降;而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因此,农产品价格的大部分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除此之外政府的相关政策机制是使价格上下波动的主导因素。单靠市场的调节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也即在风调雨顺时,农业产量大幅增长,但是居民的需求却没有跟得上那么快的增长,因此,粮食单价下降,农民收益减少,进而产量降低,出现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出台补贴政策以及调控政策来改变现状: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此提高产量以及农民积极性,供求关系改变以后,政府不能立刻降低农产品单价,因此出现大量农民跟风生产的现象,最终导致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价格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下降,产量萎缩;在国家的补贴政策以及价格保护机制下,又逐渐恢复生产,价格再次“抬头”。反之,当价格过高时,政府也会有最高限额、限价来约束,同时收购部分产出过剩的农产品,减少市场供给。

同时,政府政策还会出现时滞性的情况,还有农民获得市场信息的滞后性。从政府出台政策到政策起效,这需要一段时间,而市场的调节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了价格调节后,政策此时所起到的就是反作用了。而农民获得市场的信息是有限的,不仅是内容上的有限更是在时间上与当前市场状态存在差异。这导致的明显后果之一就是跟风效应。另一方面,降价是原有的收益受损,农民为保持原有收益仍会继续增加投入,以更多的产出弥补收益,致使市场供给远远超过需求。因此出现价格波动。除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外,还有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豏。受此联动机制的制约,显然,当我国粮食进口增多时,国内供给增多甚至供过于求,带来的冲击就是粮价的下滑;反之,进口增多时,也会造成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

三、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是自主的也是有效的。市场主体充分运用市场的调节和导向作用来计划生产,加强彼此间的协作,作为价格的“接受者”却不处于被动地位。政府对于市场的限制也可以适时宽松下,减少对中间商介入的限制,“商贩”的出现是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的结果。

同样的,对于出现价格波动的情况,单靠市场是不够的,政府的介入、政策的调控是必要的。出现价格高于均衡状态下的粮价时,需要政府的强制措施—限额限价来调控;出现农民利益受损,价格偏低的情况也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收购多余农产品、加大优惠幅度及投入,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降低生产受损程度豐。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民受益更多,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了解市场走势,避免盲目的跟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是,政策调控的滞后性会给政策所起的效果带来反作用,这种情况下的政策的是“被动的”,价格波动先于政策起效。所以,单纯的依靠市场或者政策调节并非是明智的。注意国际市场动态及影响力,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减少一些哄抬现象,是农民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

注释:

豍程瑞芳.中国流通经济[J].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波动效应分析,2007.

豎林鑫,何凌云,安毅.中国农学通报[J].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2010.

豏胡延松.商业经济评论[J].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波动性,2010(3).

豐胡延松.商业经济评论[J].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波动性,2010(3).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波动性
基于人民币兑欧元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外汇汇率波动性研究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性研究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浅析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浅析中小学教师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性及经济风险分析
光伏发电在微电网中接入及动态特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