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013-04-29 02:10郑贤铭
成才之路 2013年8期
关键词:三峡初中语文文本

郑贤铭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引导,保护并促进初中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可惜,在日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讲为主,或大量讲解,剥夺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时间或独立理解文本的权利与机会,有意无意地把学生锻打成为一台接收文本阅读的现成的“效果”或所谓的“标准答案”的“机器”。如此一来,期望学生能有很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改变现状,转变观念,针对初中语文科特点,架设“对话”阅读平台,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探究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白概念,树立主体意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只有概念清楚,才能较好地抓好实施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概念不清楚,模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来就会乱了套,失去了应有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力。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行“对话”教学,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一个概念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对话”阅读?“对话”阅读的过程中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对象?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阅读文本是一种对话,教师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对话过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据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生阅读,其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无声的,但内心是有一股滚动着的激流,是一种思考、分析、判断、感受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的心智活动。而老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是主体,客体是文本,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怎样搭起沟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呢?

一要树立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主体,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组织者要是没有这个意识,教学时就有可能本末倒置,没有了主次。二要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一种热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热情。比如说,在《化石吟》这一科学抒情诗体裁的阅读教学时,课堂教学刚开始,我用《一个美丽的传说》创设情境,然后由此导入。“石头怎么会说话,它怎么说,说了什么”这样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究这首诗的欲望。同时,利用化石图片也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带着激动、兴奋、急切的心情去阅读探究课文。

二、借助“媒体”,营造对话氛围

无论做什么事,讲的就是一种氛围。学生阅读文本,虽然是一种个性化的独立行为,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也离不开“氛围”这两个字,特别是“对话理论”已经成为人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共识之后,这一“氛围”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对话阅读的氛围越浓,其阅读效果就会更好。也就是说,只有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对话阅读的氛围,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文本的阅读理解之中。反之,则要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对话阅读文本的氛围,落实对话阅读。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媒体,渲染氛围。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恰当运用,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良好的对话阅读情境,一则可以弥补学生一些知识的缺陷,二则可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三峡那种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对三峡来一次亲历,亲历课文意境;二是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三、借助问题,落实对话阅读

运用“对话”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对话的引子与载体。这个“引子与载体”,我认为“问题”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成功的对话取决于问题的质量。作为语文老师,一要设计出富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主导问题。主导问题一旦确立,就能通过这个主导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的思维磁场,引领师生与文本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不断深入。比如说,在《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一个主导问题: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落地,马上把学生带进对话的思维磁场,引起对话的碰撞、互动、交流,收到很好的对话阅读效果。二是设置话题,即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要实施“对话”阅读教学,就应该有个话题,没话题,就难以进行“对话”阅读的展开。所以说,笔者认为老师应该设置一个个能刺激学生参与对话的话题。这个话题的设置包括四个层次:(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每个层次,至少要有一个话题,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对话阅读。比如说,在教学《三峡》一课,根据上面这四个层次,笔者依次设置了下面这四个的问题,与之遥相呼应:(1)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这样通过话题,引导对话,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与理解,从而提升阅读感悟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主体意识,学会架设“对话”阅读平台,扮演好“沟通”角色,活用媒体设备,创设引起话题的问题或话题,引领学生在“对话”阅读中,不断感受文本、理解文本、探究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三峡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春到三峡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