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晶晶
一、手工区域的作用
區角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手工区是区角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
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经常动手参与活动,可有效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熟练度,并对手部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如常见的动手游戏《穿孔》,幼儿用线从纸板上的孔洞穿过去,可以穿出自己喜爱的图案。这个游戏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促进了幼儿手部肌肉发展。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对事物的长久注意力
小班幼儿因其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只有当幼儿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手工区的材料选择得当,可有效吸引幼儿兴趣,使其长久注意。并且,有趣的手工区游戏对培养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等方面也有很多帮助。如小班手工排列游戏“种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可按照“花朵”的大小、高矮、颜色排列等顺序进行“种花”,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探究兴趣及自主创新能力
笔者发现,教师投放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游戏材料,不用给幼儿任何关于规则和游戏方法的要求和暗示,幼儿自主自由地进行游戏时,有利于引起其探究兴趣。如小班手工探索游戏“锁锁乐”,幼儿通过从众多钥匙中选择一把,打开相应锁具的方法,探索得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基本常识。
二、手工区材料制作和投放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手工玩具制作精美,制作成本高,没有体现出“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不能有效发展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材料单调,游戏玩法单一,不能随着孩子能力的发展,进行有效改进和难度增加。手工游戏不能与其他区域游戏整合,游戏目标单一。
三、手工区域的创设
1. 选择幼儿常见的物品作为制作材料,并注重操作材料的安全卫生
安全是所有活动开展的前提。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上,应考虑到材料是否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尽量选用圆滑柔软的材料,保证孩子的身体安全。其次,注重操作材料的环保和卫生。现在鼓励教师用废旧物品给孩子进行操作,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传达给孩子环保的意识。但教师在选择废旧物品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安全卫生,材料的制作原料、来源。
2.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方式,制作玩具
“生活即教育”,教师可选择幼儿喜闻乐见,又可提升幼儿生活能力的游戏。如小班手工游戏“系鞋带”:教师提供泡沫板自制鞋板、麻绳、儿歌、示意图,幼儿根据墙面展示的自制鞋板进行系鞋带的游戏,同时可以根据儿歌、示意图进行探索游戏。这个游戏在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适合小班年龄段对系鞋带这项生活能力还不熟练的幼儿。
3. 注重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材料应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各种小动物、家庭成员等孩子身边的事物作为主要来源。而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生理特点的特殊性,教师应选择色彩鲜艳的图案,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例如小班手工游戏“夹夹乐”,教师提供动物模板(如光背的刺猬),幼儿利用夹子对动物外形进行完善(给“刺猬”背上加上针刺)。这项游戏利用孩子熟知的动物外形特点进行游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4. 注重材料的多层可操作性
单一的操作方法不能保证幼儿持久的兴趣,难以引起幼儿继续探究欲望。例如小班手工操作玩具“戴戒指”,教师提供手型模板和套圈,幼儿将套圈一个一个套在手指上。单一的游戏方法吸引不了幼儿长久关注,如果将每个手指颜色做得不一样,并且与套圈颜色有对应,幼儿会有继续操作的兴趣。再者,将手指模板上每个手指标上数量不同的点点,幼儿根据点点数量决定该套几个戒指,这样又增加了这个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玩具新的特点,其兴趣自然持久。
5. 手工操作融入情境
例如,小班动手操作“扣扣子”,可以在“娃娃家”这个区角情境中进行:设计制作小衣柜,并在衣柜内悬挂带扣子的衣服,增加幼儿发掘兴趣。又如,可在“面馆”这个情境游戏中,设计多种多样的角色:“厨师”负责“包饺子”(可用橡皮泥代替面皮)、“煮面条”(可用撕纸材料)等,而个别能力强的小班幼儿就可以扮演“服务员”“收银员”“顾客”,通过看标价进行5以内的买卖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特别是手工游戏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延伸,可以加深幼儿对集体教育中某一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利用集体活动时间之余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单独指导。但是,我们要明确,手工区游戏是幼儿操作、摆弄游戏材料,进行探索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在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重在观察。我们的指导是隐形的,要善于利用材料的本身去指导、帮助幼儿,切勿出现“代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