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摘 要: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均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金锁记》的英译本由其自己翻译。本文通过实例对其英译本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张爱玲在对《金锁记》的翻译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自译策略
1.引言
根据坡珀维科(Popovic)给出的定义,自译是指“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对原作进行翻译”。自译是译者使用创造性的手法,让自己原来的意图得到延伸和传播,让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交流对话,从而使原作的生命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续。翻译中怎样处理文化差异,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的“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两种原则和方法。张爱玲在将《金锁记》翻译成的The Golden Cangue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
2.《金锁记》自译策略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均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曾使她声名大振,被夏至清先生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中篇”,傅雷先生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深信,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最透彻地理解自己作品的内涵,才是原作的最佳阐释者。在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极为自信,张爱玲决心自译该作品。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发表在1943年11月上海的《杂志》期刊上,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正式发表于1971年,收至夏志清编的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中。
《金锁记》译成英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不论从题目到内容,从篇章结构到细节描写,还是从词汇到句子,均体现出纯熟的直译手法,甚至连原文本和译文本中句子的语序都没有任何变动。
2.1 题目的翻译
从题目的翻译来看,《金锁记》具有浓厚的东方情结,还有某些脱胎于传统小说的传奇色彩,力图表明小说中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主人公反抗和挣扎,直至心理变态的激烈程度,译者将题目译成The Golden Cangue,采用严格直译的方法,努力保留原文的文学特点和文化氛围。
2.2 “笑道”的翻译
《金锁记》的英译本中完全保留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意象美,同时,还忠实套用了古典小说对白的表达方式,如英译本中共有55处用said,smiling翻译“笑道”。编者夏志清也在正文外做注,说明尽管这样的翻译显得繁琐,但为了体现传统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直译法还是最佳选择。由此可见,自译者完全忠实于自己的作品,在自译中采取了完全异化的策略。
2.3 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包括成语、谚语、俚语和歇后语等,其中很多源自典故。由于习语大多生动、简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在作品中恰当使用不仅能美化辞章,还能增强表现力。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英汉习语各自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民族色彩,形式对应且寓意相同的习语为数不多,大多数只是基本对应、部分对应或根本不对应。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习语翻译时应如何处理值得探讨。张爱玲自译的汉语作品原本就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加之主角往往是“不彻底”的小人物,因此作品中成语、俚语、俗语很丰富,张爱玲在自译《金锁记》时,对习语主要采用了逐字直译法,
这是张爱玲较常用的习语翻译方法,强调对原文语义及形式的忠实传译,注重保持其中的比喻及形象的民族和地方色彩。例如,对以下习语进行直译,可以将中国的龙文化、饮食文化、婚俗等众多方面的文化信息传递到译语文化中:
龙生龙,凤生凤 Dragons breed dragons, 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狐群狗党 pack of foxes and dogs
狼心狗肺 wolf-hearted, dog-lunged creature
三媒六聘 with three matchmakers and six wedding gifts
三茶六饭 three teas and six meals
女大不中留 A grown girl wont keep.
娶了媳妇忘了娘 Take a wife and the mother is forgotten.
烟花柳巷 the streets of flowers and the lanes of willows
生米煮成熟饭 the rice was already cooked
大丈夫何患无妻 a worthy man neednt worry about not having a wife
虽然有的习语直译过去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些困惑,但是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各种文化差距逐渐缩小,交流日益频繁,给异化翻译的接受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汉语习语中负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它们的翻译如果尽可能采取“抵抗式”的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促进文化移植,使西方强势文化有接触,进而逐渐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2.4意象的翻译
意象的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是古典诗歌的一个美学概念,后来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意象通常借助明喻、暗喻、转喻、提喻、拟人、类比等修辞手段体现在语言里。汉语是由表意文字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意象得以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使汉语文学作品充满独特的意象美,特别是诗歌,更是将意象美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张爱玲的汉译英作品大多是她自己的作品,而她在创作上的巨大成功与她善于在作品中运用独特而寓意深刻的意象有极大关系。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意象成为关系译作质量的重要方面。张爱玲对意象的设计和运用跳出了传统文化观念的圈子,凭借个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将特定的意象与特定的情绪联系起来,在文学界独树一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于其中的意象翻译,张爱玲以直译为主,辅以少量意译及注释法,将这一创作特点移植到译语文本中。月亮是张爱玲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张爱玲通过这一较为固定的意象抒发对苍凉世界的观感,这与她年少时的经历和创痛有关,蕴涵深刻的人生体验。并且,张爱玲笔下的“月亮”意象每次出现时都不一样,因为她每次都根据创作时的情绪和感觉,赋予“月亮”各种不同的色彩,感应人物的特定情绪、瞬间感受和印象,从而反映人物更真实、细微的心理状况。《金锁记》前后共有 6 处写到“月亮”,而且每一次都出现在人物感受孤寂或恐怖的时候。
例1: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Shanghai thirty years ago on a moonlit night...maybe we did not get to see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To young people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should be a reddish-yellow wet stain the size of a copper coin, like a teardrop on letter paper by To-yün Hsüan, worn and blurred. In old peoples memory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was gay, larger, rounder, and whiter than the moon now. But looked back on after thirty years on a rough road, the best of moons is apt to be tinged with sadness.
例2: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Through the window the moon had come out of the clouds. A dark gray sky dotted sparsely with stars and a blurred chip of a moon, like a lithographed picture. White clouds steaming up underneath and a faint halo over the street lamp showing among the top branches of a tree.
张爱玲用流畅而规范的英语忠实传译了原文内容,并通过直译将意象全部照原样移植到了译文中。
3. 结语
为了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的优秀成分介绍到译入语中, 张爱玲在把《金锁记》翻译成The Golden Cangue的过程中严格直译,采用异化策略,努力保持原貌,而不是把特有的文化因素加工或过滤后再融入译入语文化,充分相信读者的想象力,因此,《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自译研究最有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Hsia,C.T.(ed).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M]. New York &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2]陈吉荣. 谈本位论观照之下的《金锁记》自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10).
[3]姜洪伟.《金锁记》、《怨女》比较谈[J].《江淮论坛》, 2004 (2): 143~146.
[4]刘川鄂.传奇未完[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5]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M]. 刘绍明等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张爱玲.《传奇》[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7]赵新宇. 试论张爱玲的翻译[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