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泽优子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就读最好的学校,但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压力……
通过考试也有风险
成田奈绪子从医25年,一直进行儿童心理治疗工作。现在因升学考试产生精神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有小学生在考试中突发病症,也有中学生因为跟不上课程患上心理疾病。人们往往认为落榜的孩子是因为遭受打击才闭门不出、拒不上学,其实并非如此。“很少有没考上好中学的孩子来我这儿看病,考上以后却无法融入学校的风险反而比较大。”成田奈绪子说。学习成绩差、不能成为社团成员、与朋友产生矛盾等等,孩子会将一切挫折怪罪到为自己择校的家长身上,他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度过这些青春期的普遍障碍。
一名女生考取了附近分数线最高的一所私立中学。虽说这是她的第一志愿,但入学前的参观和说明会都是父母去参加的。开学不久,她受到了同学的欺负,便不想去上学,说自己头疼、腹泻,还失眠。“因为你让我考,我才努力的!为什么让我的人生变成这样!”深夜,她走进父母的卧室,撕扯母亲的头发殴打她。成田医生说:“这个孩子患的也是适应障碍症。许多通过了考试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承认自己得了病,而是一味认为错在父母。”
女孩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痊愈,不过她自己决定继续升入该校的高中部。升入高中后,她在班里结交了朋友,适应了校园生活。成田医生说:“孩子处于压抑状态时,让他自己做选择是行不通的,把心灵调整至平衡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慢慢敞开心扉。”
借助父母与老师的力量
另一方面,考不上理想学校的孩子自我认同感会降低。有个男生考取了第四志愿的私立中学,“反正我就是没用”成了他的口头禅。缺课一年之后,他转学到了公立学校,然而这空白的一年对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他在公立学校仍然跟不上学习进度。不久,他用刀刺伤了朋友,不得不再次转学。本来就反对他考私立中学的父亲指责妻子:“都是你不好!”母亲带儿子来到成田医生的门诊。成田医生与这位说“我儿子到哪都是个废物”的父亲进行了多次交谈。后来,这个男孩在与父亲一起去钓鱼的过程中慢慢恢复了健康。
也有一些孩子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恢复了心理健康。一名小学男老师的长女考入了某著名私立中学,可是没过多久,她总是在上学的路上觉得想吐,没办法去学校。
“教室里只有铅笔写字的声音,好恐怖。”
“大家早晨在教室也不聊天,都在预习功课,每天谈论的只有考试分数。”
他吃惊地看着女儿噙着眼泪向他倾诉。
多亏女儿的班主任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坚持给她打电话、陪她说话,她渐渐能去上学了。这位父亲说:“在教育界工作的我们也走错了路。因为当地的中学比较乱,我们就让女儿考了私立中学,我至今也不明白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不要勉强孩子
很多学生无法承受备考的压力,若不能通过学校的测验,他们会恐慌地扯自己的头发,或者5分钟去一趟厕所。为了不被人说成是尿频,有个孩子甚至在自己的房间放了好几个盛放尿液的塑料袋。
“其中许多学生患的是压力障碍,认真努力的孩子容易产生压力,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能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说参加升学考试就等于不好,关键在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成田医生说。不要无视孩子真正的想法,要读懂孩子的心。也就是说,在报考前和入学后都“不去勉强孩子”。
笔者采访了居住在东京的四位女性,今年她们的孩子均考入了适合自己程度的普通中学,她们说:“之前没勉强孩子是对的。”除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孩子们都是早睡早起,参加了学校的所有活动。这些家长认为:“如果强逼孩子报考那些非得下苦功才能进入的学校,入学以后也跟不上吧。”
这样的亲子不会出问题
☆孩子在晚上9到10点上床睡觉。
☆早上到7点再叫孩子起床。
☆早晨能看到孩子的笑容。
☆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孩子说的不是“很好”或者“一般”,而是“今天的午饭有炒面呢”等内容较多的回答。
☆孩子与朋友产生矛盾时,家长不提出解决方法,而是询问孩子:“你想怎么做?”
☆决定晚饭的菜色时,不问孩子:“吃什么呢?”而是给出具体的选择让孩子挑选。
☆不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也不对孩子这样讲。
☆经常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挠痒痒、抚摸、把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
☆孩子会展露自己的情感,并非一直是个“乖孩子”,喜怒哀乐表现明显。
☆家长也坦率地表达感情,不装稳重,不扮演“好家长”。
☆家长把自己人生中好的和不好的事情都讲给孩子听,比如自己曾被排挤过,因为初中逃课所以觉得中考特别难等等。
☆除了教育孩子,家长拥有自己热衷的爱好、认真从事的工作。
☆夫妇俩常常谈心(聊孩子以外的事情)。
☆全家出去玩的时候,不只去博物馆等“能学到东西的地方”,还会去家长和孩子都喜欢的电影院、钓鱼场、滑雪场等。
☆让孩子看到许多“就算失败,也总会过去”的实例,比如开车走错了路,笑着告诉孩子只是会稍微迟到一会儿等等。
☆不认为某件事“应该这样做”。
[译自日本《朝日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