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草
创新思维是指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它是与固有思维模式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只要小学数学教师不压制学生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涌现出来。课堂教学作为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使课堂保持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始终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一、问题
1.教师方面
存在的问题有: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究交流少;操作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形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等现象。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使小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等。
2.学生方面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更多的仍然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鲜少学生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观点是相悖的。经有关调查显示:(1)有近65%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2)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情况比较严重,缺乏主动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3)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策略
(一)创设氛围,激活思维
在小学阶段,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场所,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致力于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创设,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
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和蔼可亲,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上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答对了要进行表扬,即使答错了也不要进行批评,应该引导教育。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紧张感,学生可以随意地回答问题,并且不必担心回答错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交流互动,激活思维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学生在求异探究、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三)形式多种,训练思维
创造活动的过程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的一个过程。发散思维是能够很好的体现创造性的,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交通性和独特性来训练的,同时也是限制与排除心理定势与功能固有的消极作用来进行的。例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内容不要太过于单调,不要机械地死套公式,应多出一些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效果更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使获得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主题版块时,结合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活成本”,随着物价上涨,每天生活需要多少钱呢?然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自己调查,学生可以询问家长,也可以去超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基本算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成本,有些学生生活成本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积极探究,乐于创新
学生的数学素质是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探讨如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时间、空间。当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时,教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是多方向、多角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创新欲望。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自然结合,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