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南
就全国新课标Ⅰ卷而言,材料题在高考历史学科中的分值是52分,超过总分的一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读不懂题、思路凌乱、无从下笔、立意不高、语言组织不力、回答不全面等问题。本文试从“段中分层”的角度出发,阐述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段中分层”是语文学科中常用的思路和方法,是文本阅读的基础能力。其步骤是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大意进行分层,归纳提炼每层文意,根据文意组织要点。在历史材料题的解答过程中,此方法同样适用,且非常有效。高考历史材料题的特点是根据教材主干知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答案主要从材料中提取,为了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我们的第一要务是依据材料内容,对材料进行“段中分层”,逐层提炼、概括中心大意,再转换成历史学科专业术语,最后组织答案,这样可以确保答案准确全面无遗漏。
例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唯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考点:唐代儒学中兴
解答此题,我们可对材料进行“段中分层”。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有5句话,第二段有4句话。通过仔细阅读全篇,笔者认为,第一段前两句话“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是第一层文意,其作用是总领全文,概括古文运动大背景,时期是“唐中后期”,状况是“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这时的唐朝处于转型时期,安史之乱后,整个朝代由盛转衰。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韩愈为了治愈社会弊病、复兴大唐,而提倡“古文运动”,显示了儒学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感。这是一个基本的宏观大背景。从“韩愈力加谏阻”到“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是第二次文意,中心意思是佛教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服饰等级、礼节规章、传统伦理观念均受到佛教的冲击,因此韩愈提出“古文运动”,抨击佛教,恢复华夏传统。第三层是从“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到“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这层大意是韩愈抨击空洞无物的骈文,主张文章应该有实质内容和作用,即“文以载道”。第四层是剩下部分直至第二段结束。这部分是在分别解释“道”的涵义、内容和作用。他认为,“道”就是仁义,是博爱,是唯一合法思想。其“道统论”成为反佛的理论依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材料总共有四层文意。分别是唐朝中后期由盛转衰、佛教盛行、骈文流行和韩愈的“道统论”涵义及其影响。材料中没有对韩愈的思想影响做详细说明,但根据所学可知,韩愈的“古文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儒学,扭转了文风,为宋代理学奠定了基础。
在掌握了四层文意的前提下,根据提问,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历史学科专业术语,组织答案(注意不能照抄原文,做到有史有论,论从史出,并且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切忌语言混乱,词不达意):(1)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是:唐朝中后期由盛转衰;佛教盛行,冲击了华夏传统;骈文流行,空洞无物。(2)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是:抨击并排斥佛教,大力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先声。
由上述分析可知,材料题的答案实际上是隐含在材料当中的。因此,准确阅读、理解、分析材料是关键。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就某一材料,根据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段中分层”,提炼每层文意,结合所学,转换成历史学科语言,最后组织答案。按照这样的步骤,答案往往就会呼之欲出,迎刃而解。这样的思路和方法,既能切中答案要点,又能避免答案遗漏,做到准确全面,有效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