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灿 杨晓 祁焦霞 马绍帅 赵宏伟 张继忠 张彦崇
摘 要 当前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着课程设置随意、教学管理松散、师资队伍贫弱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就业指导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侧重于安置性就业和就业率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开发适用民办高校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 就业能力 民办高校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构建基于就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1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随意。尽管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对课程开设的时间、内容、授课方式等都没有具体的要求。时间安排上,多数民办高校是在每个学期集中安排若干学时,并且多数安排在晚上,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授课内容上,侧重于对就业政策的介绍和求职技巧的指导,就业指导变成了单纯的应试指导,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授课方式上,多数是大班、合班授课,学生人数在百人以上,难以开展实践实训。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导致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使就业指导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2)教学管理松散。首先课程归属不一,有些由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管理,有些由学生处和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由院系直接管理,并非所有民办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相关管理部门在教学管理上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缺失,许多民办高校还没有对就业指导课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和有效的质量反馈体系,表现在没有适用的教学大纲、规范的讲义或学习指南、完整的授课计划、详尽的教案等。教学管理的松散和不到位导直致就业指导课缺乏严格的监督,使得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师资队伍贫弱。我国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①而当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专职教师明显不足,且就业指导教师多是由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政治辅导员和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书记兼职担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就业指导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难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1.2 构建基于就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诸多民办高校的种种做法表明,就业指导教学存在功利化倾向。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理念侧重于安置性就业和就业率的提高,缺乏从教育培养层面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诚然“出口畅,才能进口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民办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但就业率仅仅是表征,就业能力才是根本,就业能力才是大学生赢得就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就业指导课不单单是民办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更是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研究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工作,开发适用民办高校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2 基于就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2.1 课程价值取向
价值多元化的存在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厘清为基于就业能力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指明了思路。究其本质,就业指导是一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观的课程。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先生也曾这样剖析就业指导内涵:为欲使“个人”得就最适当的职业所行之研究、教育及实际上的事业。②为此,民办高校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时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树立人本化的教育价值观,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将课程发展的社会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个人目标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程化就业指导教学,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甚至将学生发展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国家需要有机结合,意识到就业指导不再是学生选择职业的具体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问题。
2.2 课程结构设计
2.2.1 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
就业指导课应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注重与生涯教育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认知自己、认知职业,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以增强学生竞争的综合能力;注重与创业教育理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注重与思政教育理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形势,帮助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以本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为例,详见表1。
2.2.2 课程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综合课程。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应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在遵循课堂体系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以主体参与式教学为中心,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市场调查、参观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如图1)。如大一,让学生参观实习基地并自主展开调查,了解所学专业概况、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职业就业特点。大二,推行职业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培养就业自助意识和自强精神;大三,开展创业专题讲座,丰富创业知识,完善创业想法,鼓励大学生创业;组织创业设计大赛,激发创业热情,培育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大四,引用求职经典案例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模拟招聘会现场,进行面试实训,切实提升学生的求职技巧。
2.2.3 课程评价:多元化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尺。一是对学生考核,应从教学目标出发,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评价的方式,建立每年级学生的成长档案。理论部分采取考试形式进行量化考核,能力部分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师生言谈进行定性考核。每个教学模块可根据教学重点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折算出总学分完成学业考核;二是对教师考核,可以采用学生问卷、课堂听课、备课教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调查结果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政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地建立就业指导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襄樊学院为例,其制订就业指导教师手册为就业指导教师量身订制量化标准,建立了包括学生意见反馈、学生学习成绩、教研室评价在内的三模块评价体系。③
2.3 课程保障
师资素质是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强调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④为此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成为重中之重。这支队伍应结构合(下转第241页)(上接第237页)理、层次分明、整体优化:一是骨干力量。鉴于就业指导学科背景的综合性,选用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他们能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职业定位,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基本力量。选用各系部对本专业职业现状及就业发展趋势有研究的专业课老师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他们能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与相关职业、行业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及诉求,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充足的准备;三是辅助力量。鉴于就业指导的实践性特点,可聘请人力资源专家作为就业指导顾问。他们可以现身说法为学生传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讲解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等,为学生顺利就业助一臂之力。此外,民办高校还应注重完善就业指导教师的聘任、科研、培训、考核、资格认证、职称评定等工作机制,打造多元化师资队伍体系,发挥就业指导合力,以确保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性。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YB2012216)
注释
①④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 18号)[Z].2002.
② 高中海,张俊娜.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构想[J].出国与就业,2004(10):50-51.
③ 王化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2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