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腾龙
和任何时候都一样,烈日炎炎下的中国,依然新闻不断。四川暴雨成灾,淹没北川老县城、浙江高中女生因乘韩亚航空班机而殒命、银行闹“钱荒”、河南济源城管集体到市政府门前“要尊严”、英国有好事者弄出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
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事件,其实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而且这不是偶然的,因为相同的环境总会长出相同的花朵。即便是过上一段时间或者换个季节,上演另一批新闻,很多事情依然可以做同样的解读。
如你所知,一家叫巴克莱资本的英国投行创造了一个新词——“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
这本来没什么稀奇的,老外就喜欢鼓捣些新词出来,没几天大家都忘记了,谁也不会再想起。但这次可不一样,一夜之间,“李克强经济学”成了一个很强势的词汇,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不过,一般以领导人命名的经济学,多半不是某种“新物种”或者某个新学术分支的横空出世。它们之所以能被叫响,都是因为一些国家在某种政策轨道上运行的时间太久,积弊越来越多,不满声音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方向性的、系统的修正。其实,这些“领导经济学”只是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昔日美国的“里根经济学”、“克林顿经济学”,以及今日日本的“安倍经济学”都是如此。比如“安倍经济学”,就是针对日本连续两个10年经济萎靡不振,消费与投资长年极度低迷,安倍一改以往政府想刺激经济又投鼠忌器的做法,上台后加速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日元汇率贬值。目前,安倍取得了初步的预期效果,企业和消费者受到鼓舞,金融市场也重现了久违的活力。
不过,与“安倍经济学”相比,“李克强经济学”有着背道而驰的方向选择。在过去多年的经济刺激下,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产能过剩、泡沫化等多种亟待解决的弊端。
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被外界称为“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这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去泡沫化、去产能过剩,使中国走上一条重质量、重效益、重各生产要素效率全面提高、可持续性之路所急需的。
显然,这些一脸严肃的抽象术语,有碍于大家对“李克强经济学”的理解。
也许,下面发生的这些新闻,更能帮助我们明白“李克强经济学”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自娱自乐的“经济空转”
7月8日,河南济源的几十名城管因为收入太低,每月只有1200元左右,拉着横幅,到市政府门口抗议,上书“如此工资待遇,何以养家糊口”。
虽然济源连个地级市都还算不上,但在新闻图片上,我们看到,其市政府大楼占地面积之大、造型之恢宏,足以让美国人的白宫顿时逊色无数倍。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正是“李克强经济学”要面对的现实背景:一群人迫切想提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却缺乏门路,而在他们背后,矗立着一片自顾自运行的繁华场面,却与大家的衣食住行和现实生活不太相关。
这让人想起一个词——“经济空转”。
我们的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片面追求GDP和发展速度,呈现出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状况。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甚至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热火朝天做的事情,往往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毫无瓜葛。缺乏真正的消费者,纯属自娱自乐。
房地产业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现在房地产供应远远大于有购买力的消费者需求,“鬼城”现象此起彼伏,是个典型的“经济空转”。
7月初,有位经济学者断言,即使中国以后50年不用建房子,也绝对不会缺房子,这是他从去年开始跑到长三角、珠三角和内地五个省的20多个城市的观感。“我去威海的乳山,银滩上25万套住宅,空空如也。整个乳山市只有60万人不到,城区已经住了30万人。很多人都有3套房子,或者更多,银滩上25万套房子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住,100年后都不可能。”
“我也去过内地一个小县城,30多万人口,县城已经有20万人居住,县里到机场接我的司机告诉我,他本人在县城就有3套房子,县里除了留守老人基本所有家庭在县城都有房子,而县里在建的房子至少有5万套,政府在上级的要求下还建了3万套廉租房,这个廉租房在县城根本没有用。”
7月8日至9日,四川持续暴雨,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全部浸泡在洪水中,老城区积水最深处超过7米。国人提出质疑,地震遗址根本不具备建设条件,“几亿元打了水漂”、“劳民伤财”。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官方专家的回应居然是,当初在设计、建设北川地震遗址时就知道“这种遗址本来就会慢慢消失”,因此投入资金还不到1亿元,并没有花几亿元那么多。
在有些人看来,“还不到1亿元,居然还值得一提?”殊不知。这1亿元足以让7000名月薪1200元的低收入者收入翻倍,达到2400元。然后实实在在提高7000个家庭、2万余名国民的生活水平。
不过,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很多资金往往宁肯“空转”,投入到房地产、豪华超前甚至是华而不实的市政设施、产能过剩的产业中,也不会被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也正是这个原因,就在各级政府一脸兴奋地向上级汇报着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时候,大多数老百姓感受,却是除了通货膨胀,别无其他好处。
“钱荒”背后
2013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出现了多年来最极端的“钱荒”。那天,如果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借钱,1天的利率,按年折算最高达30%!
消息一出,股市顿时大跌,各界舆论沸沸扬扬。
要知道,眼下各行各业的生意都并不好做,企业的贷款意愿和需求也并不高昂。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居然出现“钱荒”,岂非咄咄怪事?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采取借短期投资长期和杠杆投资的策略,投资房地产、地方债、民间借贷等,来赚取超额利润。与此同时,很多有市场前景的新兴行业,却由于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和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很难得到融资。
这又不得不说到“四万亿”了。本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一直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方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现在,国际上终于给它起了个正式的名字,叫“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四万亿”刺激计划推出,在政府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下(2009年的投资增长率高达32%),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仅被干扰扭曲,而且那些在结构调整中会被逐步压缩和淘汰的产能反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固与扩张。
7月13日,国务院参事夏斌在2013年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上评价:“我们看到有些企业该破产没破产,我们有些地方融资平台早就资不抵债,是增加了贷款在维持着。所以现在只是危机没有引爆,坏账没有暴露,是在靠多发货币在掩盖,所以我说作为决策者,现在不是一般地再去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问题,而是应该尽快地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冲销实际已经造成的损失,来摆脱大面积危机的爆发。”
从这次对于“钱荒”不同以往的强硬处置中,我们看到“李克强经济学”正在或计划清理过去5年投资扩张的遗产,挤出“四万亿”激发的泡沫,压缩那些阻碍结构调整的产能和矫正被扭曲的投资结构,让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窗口重新开启。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以前逢危机就印钞票的做法。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限制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冲动,让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市场化改革下半场
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去泡沫”、“去杠杆”,必然要落脚到国人的衣食住行上,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那么。如今的国人最愿意为什么来埋单呢?物美价廉的医疗、放心的婴儿奶粉、不乱添加各种有害毒素的食品、国内外旅游、更人性化的教育、更快捷的通讯和信息服务……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
不过,它们不会自动到来,必须启动“下半场”的市场化改革。
回望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进程,路径很清晰:尽管中国早已加入WTO,市场化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很多关键性领域,例如资源性产品领域以及电信、铁路、金融、航空等行业,并没有市场化或完全市场化。
以航空为例。7月10日,韩亚航空公司飞机在旧金山出事夺走中国3名学生的生命,此事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2012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8318.27万人次。预计2013年出境旅游人数94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消费额将达1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0%。
然而,这么火热的市场居然唤不醒我国航空公司的市场意识,在全球国际航线竞争中节节败退。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航空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如鱼得水。
7月10日,韩亚航空公司飞机在旧金山出事。让人诧异的是,全部291名乘客有141名中国人,其中70名是中学师生,到美国参加为期半个月的暑期夏令营。一架从首尔起飞的飞机为何搭乘了这么多的中国人?
原因在于低价和便捷的服务。韩国早就开始布局中国通往世界的航线,在中国各大城市开辟航线,而后从首尔中转到欧美,票价比国内三大航空与美国航空公司便宜1/3左右。
出事后,有记者查询7月12日上海飞往纽约的航班,东方航空有直飞航班,价格为16800元。而如果在东京中转,美国航空的票价是8300元,可以节约8500元!
2012年全球航空业利润51亿美元,2013年预计127亿美元。全球受益于中国航空客流,国内航空公司却泥足深陷。2012年,国航、东航、南航获得共计超过40亿元的政府补助,补贴数额均超过2011年。
补贴、亏损航线、亏损机场、地方政府推动、航班延误,构成了中国航空业的主基调。而这,居然发生在全球客运增长率最快的地方。可见,中国缺的不是市场,缺的是体制与管理。
国有企业一再得到不应有的照顾,乃至今天出现大幅度的国进民退。正是因为政府介入经济太深,才会出现中小企业发展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矛盾。
上任后,李克强提出要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通过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出制度红利,打造“廉价政府”,看好钱袋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简化程序等一系列举措。
7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升3G网络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不过,千万不要低估改革的难度。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调整和博弈。所以我们会看到,“钱荒”之后,一些金融机构立刻集体向央行施压,制造银行股的恐慌性抛售,以倒逼决策层让步。
中国经济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战略转型,既因为受制于原有增长模式的极强惯性效应,也因为改革由整体推进向深层次攻坚过程中遭遇的既得利益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巨大阻力。
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当国家面临深层次经济危机时,到了不改革不行的时候,往往是经济结构与经济政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好机会。也许,这正是“李克强经济学”如此让人们充满期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