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一条道走到黑

2013-04-29 00:44王亚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天鹅船长习惯

王亚

“一想到今天的课,我就郁闷得透不过气来。我真的不明白,那只老天鹅为什么会一条道走到黑?”这是一年前的教学日记,是我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兴许,郁闷的心情影响了理性的思考,那只一条道走到黑的老天鹅让我“欲忘不能”,却又“欲解不得”。

重读课堂实录,我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其实,一条道走到黑的不是老天鹅,而是我,我的同事们,最后才是我的学生们。因为,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却在教师身上。

孩子们的“一条道走到黑”—— 验证式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习惯了“看”老师的脸色,“听”老师的话音——标准答案第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让孩子们带着结论去读书,孩子们也习惯了揣摩老师的心思去回答。比如说,教学《詹天佑》时,我们从文首的总起句入手,让孩子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来“证明”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教学《船长》,我们会从尾巴“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教起,让学生去进行“验证”性阅读。学生们自主阅读的过程,就这样被“绑架”了。本课中,因为有了“勇敢”这一先入为主的“答案”,孩子们“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顺理成章了。

老师们的“一条道走到黑”—— 一元化的阅读解读封闭了孩子们的思路,捆绑了孩子们的思维——思维能力消失。每一位教师的手头都会有一本书,或《教师用书》或《备课手册》或《教学参考资料》。其实,正如最后一本书名所说“参考”,这些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参考。但是,不少老师至今仍然把它们当作教学中的“纲领性文件”,从不敢越雷池半步,更别说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了。于是乎,有问题的课文,片面的甚至是荒唐的说法也被我们说得冠冕堂皇。比如教学《船长》时,套用“舍己为人”的标签,忘记了“忠于职守”的精髓;教学《生命的林子》时,一味强调竞争的效用而忘记合作的力量,如此种种,使我们的学生习惯了“非对即错”,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难怪在课堂上,不要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扩散性思维都难得一见。

我的“一条道走到黑”—— 一厢情愿的教学目标替代了孩子们的阅读,脱离了孩子们的能力——阅读过程虚化。阅读是学生自我阅读的过程,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从文本解读的角度来看,本案例中“智慧的老天鹅”是教师的阅读收获,也许只是一家之言,一人之得,有一定道理,但不一定正确。面对学生的阅读收获,如果学生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当然应该高兴;如果学生不能认同或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理解,则应给阅读留下空间,也许,学生们在以后的阅读中会体会到的——阅读教学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一篇文章阅读的终点;不能,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阅读收获。

从教学流程的安排看,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显然有操之过急之嫌。“阅读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阅读”,离开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交流只能是“空对空”导弹,结果当然南辕北辙。而当阅读中出现了理解上的难题后,教师应该怎么办?放慢节奏,回到文本,引导学生二次阅读、三次阅读甚至多次阅读——阅读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不能,也不应该是离了文本去一个劲儿地“启发”;不能,也不可能是一读而毕其功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海安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天鹅船长习惯
上课好习惯
出发吧,船长
一张图看天鹅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热跑”天鹅
好习惯
天鹅之死
当船长
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