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的边缘

2013-04-29 11:43:59余宏伟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女性

余宏伟

【摘要】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和《远离尘嚣》等几部小说为例,从女性人物生存环境、自然与女性的水乳交融、相似的经验及体验、自然/女性与文明对抗的悲剧这几个方面,对哈代的威塞克斯女性进行了生态主义解读。

【关键词】威塞克斯小说;女性;生态主义

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其“性格和环境小说”中得以丰富的诠释:既描写了美丽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界,又刻画了富有个性及反抗压迫精神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妇女的双重关注。哈代不同于其他男性作家,他关注自然及女性地位及生存状况,同情、理解女性,并对维多利亚道德观下女性的命运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女性人物的生存环境

在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农民由于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经济上的彻底崩溃。苔丝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就是在这种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工业文明入侵,农村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苔丝一家也无一例外地处于穷困潦倒中。残酷的现实使得苔丝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身心劳累和疲惫使她在酣睡中失身,进而一步步走向悲剧……

尤太莎置身的爱敦荒原(Egdon Heath)是一个原始、封闭、保守、凄凉、空旷的地方。尤太莎生活在荒原,时常感到压抑、苦闷、寂寞和无聊。她曾说过:“我很是恨这片荒原,这片荒原就是我的苦难……”她一心想要摆脱荒原,幻想有朝一日能生活在繁华的巴黎都市。

苏是一位知识女性。她渴求真挚的情感,心灵上真正契合的美满爱情。她追求个性自由,渴望智慧却处于爱情的情感纠葛中,来往于裘德与费老孙之间。而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是弱势群体,女性多依附于男性,因此丧失其独立性,身份卑微,极受压迫。

二、自然与女性的关切:

哈代小说中对自然和女性尤为关注。哈代出生于一个远离工业文明,保持着宗法传统的村落——博克汉普顿。幼年的生活使得他及其热爱大自然,其作品中的“威塞克斯”,就是哈代故乡多塞特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是他“性格和环境小说”设定的自然环境。哈代在小说中大篇幅地诠释了他的乡土情怀:在其笔下,这些自然环境不是单纯的景,它们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并且暗示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及心境。

哈代对女性的钟爱表现在其小说中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新女性形象。哈代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道德观念中片面强调女性道德义务的做法,支持女性的叛逆思想,他赞赏女性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精神。

在哈代创作的小说作品中,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是非常自然的融合到一起的。哈代认为女性皆源于自然并且生活于自然,因此,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塑造了一群生长于美丽大自然中的女性形象。英国作家伍尔夫曾评论道:“她们的美貌可能是空虚的,她们的命运可能是可怕的,然而只要生活的光芒在她们的身上闪耀,她们步履轻盈,笑声甜蜜,她们有能力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成为大自然的肃穆和庄严的一部分,或者兴冲冲地如天际浮云般飘逸,如林间山花烂漫。”。

三、相似的经验或体验:

在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作品中,自然和女性在经验或体验上有一定的对应与联系:在男权下的西方工业文明社会中,自然和女性作为弱者,受到机械文明和男性观念的统治和压迫。“苔丝在这些寂静的山林和溪谷中吗,她那轻轻的细碎的脚步与她周围的环境极其融洽。她那婀娜摇曳、飘忽不定的身姿,也构成了整个景物的一部分。”可见,哈代已将女性与自然合二为一。同时,苔丝喜欢深处大自然中,这时的她才是最自然、最放松的。而在《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苏平日性格一直比较冷漠、压抑,但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环境里表达着自我真实和独特的个性:“苏平时脸上是苍白的,而她所凝神观赏的淡抹轻染的玫瑰花的浅红色却反映到她脸上。那一片欢乐的景象、清爽的空气、动人的音乐……使她的双眸炯炯,分外有神”。

《还乡》中的爱敦荒原是不可驯服的、野性自然的象征。哈代在小说开头对爱敦荒原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具有丰富、深刻的寓意。这片原始、荒芜和冷漠的原野犹如一股神秘莫测力量而又难以抗拒的自然力量。小说在对尤太莎的美进行细致描绘的中,爱敦荒原是尤太莎的舞台和背景,只有在苍茫古老的自然背景衬托下才显现出尤太莎女神般的气质和高贵的天性。

生活在社会变革之际的哈代亲眼目睹了科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旧的生产关系土崩瓦解,资本主义扩张,悄悄侵入威塞克斯这片古老、传统、封闭的土壤。自然法则被打破,威塞克斯女性面对现代文明的侵蚀和男权文化的压迫,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夹缝中困惑、痛苦、挣扎,走向悲剧。除了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江河日下,淳朴不再,哈代还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受压迫、被支配和占有的地位,两者在经验或体验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四、自然∕女性与文明对抗的悲剧:

自然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必然和同为受害者的女性具有相通及可融合之处,可见男性作为自然与女性的统治者必然与自然对立不相容。苔丝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逐渐走向悲剧的苔丝则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侵蚀下农村,质朴早已被工商业的狡黠所颠覆、诱惑,她在密林中被亚力克凌辱也象征隐喻着男性社会对于女性和自然的侵犯。

在《还乡》中,荒原被描述为“它能在同样的情形下,使曙色来得迟缓,使政务变得凄冷;狂风暴雨几乎还没踪影,它就预先现出风暴的阴沉面目;三更半夜没有月光,它更加深那种咫尺难辨的昏暗,以至是人害怕发抖”。这样的荒原被赋予丰富象征意义,象征着传统伦理观念对女性的深重压迫。为此尤太莎被迫寻找一个能解放自我,自由自在呼吸的地方,与此同时,与传统的就道德观念要碰撞、发生冲突,最终走向悲剧。

《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苏拥有丰富文化素养和鲜明个性、独到的见解,她对维多利亚时期的陈腐教育深恶痛绝,与哈代以往塑造的女性形象相比,苏是“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现代最敏锐和反抗最强烈的人”。

五、结语:

哈代对女性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深切的理解,并对处于男权文化统治下的女性的命运做出了一定的思考。但由于他自身性别的局限性,哈代仍旧无法突破既定的性别观念。哈代最致命的弱点是将环境和性格的冲突或冥冥之中的命运作为女主人公走向不幸的最终根源,在创作中体现了一种灾难无法避免宿命与困惑,并最终放弃了对女性悲惨命运做更加深入的剖析。另一方面,尽管哈代是一位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者,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依然保持传统的男性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女性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7:19
浅析有氧健身操运动对女性的影响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08:19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由称谓语看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19:08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