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泯的人性

2013-04-29 11:43:59张宏波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繁漪侍萍鲁侍萍

张宏波

在中国文学形象画廊中,剧本《雷雨》中周朴园这个不朽的反面典型一直遭到人们的唾弃。他既冷酷凶残,又自私虚伪……似乎罪恶累累,天良丧尽,一无是处。作家曹禺本人也说过:“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故而习惯定向思维的人们,包括不少教材,教学参考书上的分析,在看待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怀念侍萍这一举动上,也就粘标签式的冠以虚伪的帽子,说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否则,三十年后,侍萍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又为何不相认?表面看来,不无道理,但细细咀嚼,这种评价,又显得美中不足。人们可以就是否相认这个问题进行设想,三十年后,侍萍出现要是破镜重圆,旧梦重温,那向繁漪如何交待?对鲁贵又如何安排?他周朴园自己又十分看重的名誉又将会怎样?我们认为在怀念侍萍的感情方面,与其说是虚伪的,不如说是真诚的,侍人性未泯的表现。

三十年前,周朴园这位大少爷,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年轻人的多情,冲动在周朴园的身上同样是具备的。他爱上美貌可爱的姑娘鲁侍萍应该说是出自内心的,而那时侍萍也深爱着他,一件绸衬衣烧了个破窟窿,侍萍精心的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还在旁边绣了个“萍”字。可以肯定,天真可爱而又幼稚的侍萍那时对周朴园也是十分痴情的,所以两颗心一经碰撞终于连在一起,有情人也算成了眷属,并生了两个儿子,这青春的欢乐,在后来无疑给周朴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然而罪恶的社会,造就了周朴园这个罪人,却又使他不能自拔,在门当户对等级森严的罪恶社会,周朴园并不能随心所欲,爱己所爱,而只能将爱深埋心田。最终,周朴园只能走维护自己的尊严,荣誉和而隐藏自己的路。阶级地位的悬殊也就决定了他与鲁侍萍之间的婚姻悲剧。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所以,事情正像侍萍三十年后所痛诉的:“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和侍萍离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娶了个阔家小姐,可谓门当户对了,地位荣誉算是有了,可周朴园得到爱情了吗?没有!而那位阔小姐呢?不久也抑郁而死,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第二次娶了繁漪又如何呢?中欧朴园幸福吗?不!对周朴园来说,他从繁漪那儿得不到半点温情和欢乐。繁漪,同样一个可怜的女人,尽管她是一个倔强,富有个性反抗精神的“雷雨式”的女人。她没有侍萍那般温柔,善良,淳朴,可爱,更没有给周朴园这个急需体贴安慰的上了年纪的人半点安慰和体贴,所以她给周朴园带来的也还只是无尽的烦恼,抑郁和孤独。因此,三十年来周朴园依然陈设着侍萍当年喜欢的家具,保留着关窗户的习惯,柜上放着侍萍的照片,年年记着侍萍的生日,还时时想打听侍萍的下落,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些举动与其说是自欺欺人,良心自责,虚伪的忏悔,不如说是一种难言的寄托。一种深沉的怀旧的思念之情的流露和对过去青春欢乐苦闷的渴求。这种渴求似乎使得周朴园成为一个病态的人,使得周朴园夏天还要穿着三十年前侍萍绣着梅花的那件旧衬衫。试想如果不是这样,周朴园又何至于此。这些可是长达三十年之久的举动,并非一朝一夕。要是周朴园在这一点上真的虚伪,我看冷酷,自私的周朴园是不会这么干的,而这无疑是人性的显现。

应该承认,在那个可诅咒的罪恶社会,对于周朴园来说,“爱情”与“荣誉”,“地位”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而周朴园的怀旧所为,感情的无声发泄,无疑是这种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情感的孤独,家庭的丑剧,命运对他的嘲弄同样是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可以想象,鲁侍萍还是鲁侍萍,再加上一个条件,这就是生于名门望族,我想不会出现被赶出家门的悲剧,同样也不会出现三十年后相见而不相认的这一幕,周朴园也不至于受情感的折磨,煎熬,命运的嘲弄。当然三十年后侍萍的出现,周朴园并不相认是由于鲁侍萍已有归属,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浓重的封建意识支配着他在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剧情本身就告诉我们,周朴园并不是那种寻花问柳,朝三暮四的恶少,他的后来的婚姻尽管并不如意,但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周朴园并没有另寻新欢,荒淫作乐,而是在封建礼教的意识支配下,苦苦地维持着这个不幸的婚姻。如果说周朴园还有不守本分不忠贞的地方,那就是瞒着繁漪三十年如一日地深深地怀念着侍萍。这也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吗?”的缘故。毋庸讳言,这同样是人性的体现。所以这种思念又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其虚伪又何从谈起呢?封建社会使周朴园在爱情上饱尝苦果,备受辛酸,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周朴园的那些怀旧举动,甚至不给他一点怀旧的自由?难道因为他是罪人?不错,他是罪人,但在爱情方面好人有爱,坏人就不应该有爱?坏人中就不成在真诚的爱?诚然,周朴园是由封建地主转化为资本家的典型,他有过于侍萍,更由于罪恶社会的熏染,毕竟将周朴园铸就成一个冷酷自私的人,这也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他的双手沾满工人的血腥,他的灵魂确实龌龊,三十年前赶走侍萍,三十年后不肯相认,委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悲剧的制造者,罪恶的化身,就对他的性格方面进行全盘否定,公式化的评价,而忽视他在美学深层内所显示出的特殊意义————尚存的人性。

猜你喜欢
繁漪侍萍鲁侍萍
阁楼上疯狂挣扎的女人
牡丹(2019年33期)2019-12-23 07:13:10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名作欣赏(2019年11期)2019-07-12 23:42:02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中学语文(2019年6期)2019-01-30 06:27:03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长江丛刊(2018年21期)2018-11-14 12:11:35
我看《雷雨》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周朴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