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优势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思考

2013-04-29 09:34杨明远
中国证券期货 2013年8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选择层次分析法

杨明远

【摘要】优势产业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条件、区位条件,发挥本地区独特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建立了优势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修正的层次分析法从河南三次产业中选择中相应的优势产业,最后,提出了发展河南优势产业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优势产业;选择;层次分析法;对策

1.引言

在一定时期内,在众多经济行业(产业)中会有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产业)快速增长,其发展速度快于本国或本地区其它行业(产业),这个行业就是该国或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产业群)。优势产业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作用的产物。比较优势是形成优势产业的内在基础,有了比较优势才可能造成本地区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或形成产品异质,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形成优势产业。比如,黑龙江之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是因为其具有广袤肥沃的土地;山西之所以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是因为其具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煤炭资源。而竞争优势表现为本地区产品占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在与其它地区竞争中获得利益,是优势产业发展的外在体现。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综合考虑优势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可将优势产业进一步界定为:以地区比较优势为基础,能够利用和发挥地区特色和有利条件,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率,并能够体现、巩固和创立地区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优势产业的“优势”表明该产业既有“优”又有“势”,“优”中见“势”,“势”中见“优”。“优”意味着该产业有自身优越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如该产业在当前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或是具有比较生产规模优势、比较生产率优势和比较利益优势等比较优势。即,优势产业必须是在区域内的总量和结构上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并且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的产业。“势”意味着该产业具有发展壮大的趋势和前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前瞻性特征。因此,它无疑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对其他产业产生一定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波及效应,能推动地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甚至演变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应符合收入弹性、生产率增长、比较经济利益、扩大就业等经济基准,是地区经济的一个规模增长点。总之,优势产业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条件、区位条件,发挥本地区独特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它排斥广泛空间上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趋同性,更多地是一个地区的拳头产业、重点产业、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对地区经济有着至关全局的重要影响,标志着本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河南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呈现出工业化过程的一般发展规律,即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但是与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结构优化程度较低,优势产业的规模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河南省产业发展实际,确立合理评价指标,选择本省优势产业,对于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加速工业化进程,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2.1 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定量选择优势产业,要有以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先导,在此基础上辅以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模型,进行分析、模拟及預测。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三个基本原则。结合河南实际,同时根据三次产业的特点,分别建立了优势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见图1、图2、图3所示)。

2.2 选择结果

根据指标体系进行优势产业选择与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德尔菲法;(2)因子分析法;(3)层次分析法;(4)三标度层次分析法(IAHP)。本课题采用修正的层次分析法,即为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2.2.1 第一产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

按照上述方法,对河南省第一产业进行了层次分析,根据排序,在第一产业中,选择农产品加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产品业为优势产业。排序得分的结果显示,这三个产业在一次产业中占据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因此应成为优势产业,加以规划发展。

2.2.2 第二产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

按照相同的方法,对第二产业进行了排序与选择,根据排序,在第二产业中选择六大优势产业和一个成长性优势产业,即为煤炭工业(得分0.8596),有色工业(得分0.6589),电力等基础设施工业(得分0.7234),食品制造加工业(得分0.6345),化学工业(得分0.5986),石油加工及其炼焦业(得分0.5143)和高新技术产业(得分0.4426)。根据优势产业评价结果,河南今后在第二产业中重点发展七大优势产业:煤炭工业,有色工业(以铝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箔材,PS板基,集装箱、冷藏箱、车用板材,发动机缸体、轮毂,汽车、轨道客车、船舶用高精度型材和建筑装饰型材等铝精深加工产品。扩大电子铜板带、高精度铜管生产规模,发展铅、锌、钼、镁、钛等深加工),电力基础工业,食品制造加工工业和化学工业(以洛阳石化炼能扩产、45万吨对二甲苯及下游精深加工项目为切入点,加快煤炭资源转化,发展甲醇、烯烃、醋酸、甲醛、二甲醚、尿素、三聚氰胺、二甲基甲酰胺、芳烃、煤焦油等煤化工主导产品。规模化发展离子膜烧碱、优质纯碱、聚氯乙烯等产品,培育2-3家百万吨级盐化工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

2.2.3 第三产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

按照相同的方法,对第三产业进行了排序与选择,根据得分大小,选择批发零售业(得分0.8802)、文化旅游业(得分0.6724)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大优势产业(得分0.4159)。但从上面的计算得分中可以看到第三产业中各个行业的得分差别不大,这说明第三产业内部紧密相关。所以,在第三产业中选择优势产业,更应该重视优势产业的动态优势。

3.结语及对策建议

河南省内的优势产业主要是一些传统产业,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优势产业也具有一定竞争力,有些还居于领先地位,不加分析地片面说河南产业落后、竞争力弱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应该坚定对今后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信心。为了使优势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有必要制定切实有效的保证、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1 建立具有高度理性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宏观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引导作用,通过制订规划、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加速发展优势产业。改进经济宏观调控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摒弃狭隘的局部利益,提高部门的忧患意识,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大局意识。同时,要在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工夫。制订符合经济发展实际的优势产业政策和规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要建立和完善信息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分析,定期发布市场、行业、产品、技术、价格等有关信息,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行为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3.2 打破行业分散格局,实现产业整合

实施跨行业、部门、地市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实行产业整合,推进强强联合。必须引导产业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使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形成稳定的专业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形成协作配套产品的专业化,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效益,促进优势产业的成长。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可大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要求,依靠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实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通过使优势产业在各条链上集中投入、重点强化、通过兼并、合作、合资和联合等形式的整合中形成产业集聚,从而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和结构的升级。

3.3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以新的理念,在产业联系促进政策的整体框架下,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其重点是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推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着力于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鼓励企业建立自有技术研发机构的同时,加大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面向整个产业,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产品检测中心。着力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在增强企业自检能力的同时,根据集群企业需要,搞好产品检测的公共服务。三是建立产业信息中心。着力于提高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扩大国内国际业务交流,发展电子商务,解决信息闭塞、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四是建立人才培训中心。着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家、研发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素质。五是建立信用担保中心。

3.4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加强科技合作,强化产业技术的引进与消化。要通过合资、合作、购买专利技术或许可证等形式引进一批能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并加强技术的消化和改进。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与开发体系。积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每个行业至少建设一个面向行业服务的国家或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克、解决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黄新建.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蒋新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培育优势产业[EB/OL].http://www.gmw.cn/content/2006-08/18/content_460939.htm.

[3]王建国.加快发展河南优势产业的着力点和综合措施[J].企业活力,2006(8).

[4]戎殿新,罗红波.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158.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选择层次分析法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推进与优势产业配套的专用装备制造业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河北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