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洁
【摘要】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课题。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理顺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及其发展逻辑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定义强调了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本身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实现结果的一种方式。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向企业的管理者和董事会在企业各目标的实现上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和发展逻辑
内部控制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财政部出台《基本规范》后,实业界的反映也非常强烈,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许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尚未构建成型的现状下,企业是直接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还是先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控制重点就是企业风险,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控制中控制关键风险点来实现的。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围绕风险管理来进行设计,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风险进行管理。
基于此,中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发展逻輯应该是:先从企业内部构建基于风险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再从企业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先前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包含在该风险管理体系之内。
二、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特别是高层风险意识薄弱,其他员工又认为风险管理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与其无关。在这种单薄的风险管理意识下,虽然我国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大部分都缺乏了科学的指导,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功效。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情况的数据中显示,目前我国有近44%的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或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程序。只有100家上市公司明确指出设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约占上市公司样本总数的8%。这种风险意识淡薄或风险管理不重视的行为,导致上市公司因为风险管理失误而引起经营不景气。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差强人意,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行动才是最好的实践方法。在我国的企业中,形式主义严重危害着内部控制。从控制活动完成情况可知,中国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在董事会下成立了执行委员会,这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存在“表面文章”现象,流于形式。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评价方式单一,很少对其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形同虚设。
(四)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单一,损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目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都是由经理层制定的,这种情况下经理层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这本身就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公司内部经营层成为唯一的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导致公司一切决策都由总经理一人决策,这样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完善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监督,提高对风险的管理意识
对于任何制度来说,它的实施是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如此。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过程中,第一应该让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促使其自愿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把内部控制看成自己的内生性需求,并融入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中去;第二,要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实行企业负责人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对待内部控制,带头自觉执行内控措施,积极实施内控政策,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借助政府企业才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控制作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确定企业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确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最后,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个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经营风险控制的更好发挥,是风险控制的关键。
(三)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1.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人的因素是企业治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决定因素。管理者拥有技术、才能、智慧和高尚的品质,并且对内部控制重视,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做到恰当地利用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此,要通过建立选拔机制、培训制度、奖励措施等方法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2.提高执行者的素质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内部控制的高效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招聘人员应重点考察其思想品质、自我评价以及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可贵精神等因素;制定详细完整的培训方案,开展讲座、进行参观考察等,加强对员工的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结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与成熟,企业风险管理应用对企业的影响将更加明显,企业如何加强自身的资源配置,在内部控制的各个层面充分利用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这方面的能力将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更注重企业的良性成长,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真正起到对各种风险的防范预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民,唐松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J].审计研究,2007(5).
[2]罗媛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完善措施[J].今日财富,2009(12).
[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2(10).
[4]李雅琴.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09,19(7).
[5]王宝庆.内部控制研究中的三大问题[J].会计之友,2009,28(4).
[6]许学丹.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财会月刊,2009,18(2).
[7]任永盛.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及改善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9,20(3).
[8]王仲兵.内部控制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6(2).
[9]赵成伟.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28(4).
[10]张桂玲.基于“大”风险管理研究的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9,26(2).
[11]刘永平.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防范[J].会计之友,2009,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