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2013-04-29 23:51:43白达格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民族地区信息技术

白达格

【摘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民族地区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族地区;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引进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师资水品不高、设备落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对民族地区教育观念革新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这些设备的使用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地区无人会用,有的地区使用的太少,有的地区使用率高,却未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延伸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并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反而使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多媒体手段,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自身特点。有些教师的课件做得非常漂亮,色彩艳丽、动感十足,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学过程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导致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到生动形象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声音等,学科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却得不到充分展现,也有教师把多媒体课件当作高级“黑板”,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输入到课件中,上课时再逐一呈现,多媒体成了一种装饰,信息技术的引入变得毫无意义。有些课件内容不仅丰富,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整个教学仍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形式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学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这样,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该如何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界定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两个要素分别是信息技术和课程,在这一整合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整合。在课程目标方面,信息技术扩充了课程目标的范围。在课程内容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课程内容承载的介质以及呈现形态,使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在教学设计方面,信息技术使得教学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程内容呈现形态有了质的变化,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课程实施方面,信息技术能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在课程评价方面,信息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为评价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撑手段。

(二)整合点的界定

在一节课的教与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就称之为整合点: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整合点的定义应为,一节课中任意一个教学环节,只要信息技术支撑它的实施比常规教学手段好就称之为整合点。只有那些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困难的环节得到了有效支撑,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实现大幅度的提高。任意一节课,它的教学步骤中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整合点,也可能一个也没有。

(三)整合的基本方法

1.创新教学方法: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研究学科本体,根据本体特点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清晰的框架下学习,构建能力体系;

2.科学构思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时,将通常的教学条件因素去掉,改为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做到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称为理想教学设计;

3.准确诊断整合点,考虑信息技术可能的支撑方式、整合点分类及对应的诊断策略;

4.选择合适的支撑软件与资源:在准确诊断整合点的基础上,按照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资源和软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集成为一节课的课件;

5.科学实验,总结方法:借助课题引导、同课异构、定期教研、赛课及行动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有效整合模式及方法体系。

(四)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将通常的教学条件因素去掉,改为只要能够想到就能做到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诊断整合点,再应用信息技术支撑整合点教学。

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时,采取理想教学设计思路的主要原因是,按照这样的设计思路能够对一节课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创新,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所创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五)整合点诊断方法

一节课的教学步骤中,可能没有整合点,也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整合点。应重点关注与这节课教学质量、效率关联度大的整合点,在整合点诊断时,应采取下列策略:

1.应重点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难点所对应的教学步骤,有针对性地挖掘与教学质量、效率关联度大的整合点。

2.根据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特点,有侧重、有目的、按照共性规律挖掘整合点:对于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学习内容,重点挖掘知识与信息有效呈现形态方面的整合点;对于过程性知识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的学习内容,重点挖掘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方面的整合点;对于控制性知识的学习及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重点挖掘营造知识综合运用环境方面的整合点。

3.根据不同教学方式的需要,按照不同类型共性步骤有针对性的挖掘整合点。重点关注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中的共性学习步骤。

(六)实施措施

在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共性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验假设,在实验基地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通过专家理念上的引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技术的培训以及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完成相关理论建构。实践验证中,通过专家指导、教师培训、讨论交流、整合大赛、同题异构、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种途径反馈实验结果,对基本理论进行反复论证、总结、修正,提升理论,最后形成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案例体系。

参考文献:

[1]范文波.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学法初探[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0(12).

[2]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2002(6).

[5]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民族地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9:24:06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