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始于情

2013-04-29 00:44汤一介
醒狮国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礼义天命荀子

汤一介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是战国中期的一篇儒家典籍,其中有这样几句:“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自天降”。把这几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将使我们对先秦儒家如何了解“性情”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这样解释这几句话:人道是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情感开始而有的,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是由人性中发生出来的;人性是由天命给予人的,天命是“天”所表现的必然性和目的性。从这几句话看,“道始于情”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说“道始于情”而不说“道生于情”是有道理的,因“人道”是由人之“情”开始面而有,但并非“人道”均由“情”生,盖“人道”亦可生于理性,或由学习而生,故《性自命出》中说:“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入之”。通达人情者能发挥人的感情,掌握礼义者能调节人的感情,因而礼义也和“情”息息相关,离不开人所具有的感情的表现。

◎道之人道

“道始于情”的“道”是指“人道”,不是指总括“天道”和“人道”的“道”;更不是指老子所说的“常道”,因本篇中说:“唯人道为可道也”。“可道”非“常道”,非不可道之“道”,故这里的“道”,不是老子所说的“先天地生”的“道”。篇中尝谓:“礼作于情”,而 “礼”自属于“人道”范围。因此,“道始于情”不是道家的学说,而是儒家的思想。这种系于“情”的“礼”正是维系社会人与人之间礼仪等的基础。

情之为情的“情”指“七情”:喜怒哀懼爱恶欲;或“六情”:喜怒哀乐好恶;或“五情”:喜怒哀乐怨。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好恶,性也”。这涉及“性”与“情”的关系问题。《荀子·天论》中说:“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谓之天情。”“臧”者“藏也”,好恶喜怒哀乐是内在人的天生的情感,“情”是内在于人的天性,“感物而动”而发之于外的,表现出来的人的感情。

◎天与天命

儒家的“天”是何义?儒家的“天”实有种种含义,且因不同的大儒,如孟子、荀子,等等,而有不同的含义。但我认为,把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的“天”解释为超越于天地万物,当然也超越于人的支配力量和道理,而“天命”则是说这种支配天地万物的力量所具有的必然性与目的性,这样解释“天”和“天命”应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合理诠释。

如果我们根据《性自命出》中的“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自命出,命由天降”来看,先秦儒家的“性静情动”说较之“性善情恶”说无疑有更为深刻的理论价值,“道始于情”可以说揭示了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产生的根据。

编辑/馨荷

猜你喜欢
礼义天命荀子
英文目录及摘要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