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摘 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加强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努力建构园本化教育课程。
关键词:实际情况;教育资源;有效教育;本土资源;园本化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据此,我区作为一个新开发区,一个纯移民地区,90%的群众来自大山深处。本地具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独特资源和环境,对幼儿园来说,可利用、可开发的教育资源可谓信手拈来,数不胜数。这就要看我们幼儿园及教师如何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保教工作了。
一、熟悉了解环境,充分挖掘利用广阔自然的教育源泉
红寺堡区属于纯移民开发区,正式建区不到三年,虽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蕴涵着无穷的其他地方没有的特殊的教育资源。位于罗山西麓的移民旧址,是同心县原新庄集乡整体搬迁后,在罗山脚下留存有废弃的院落近7000座,房屋、窑洞和羊圈近万间,还有周边零星分布的古老的城址、清真寺、庙宇、道观等。整个村庄背山面川,被灌木包围,搬迁后红寺堡的新村与旧址一沟之隔,相互映衬、尽收眼底的反差一览无余,是一笔储存移民发展、记忆、见证沧桑巨变的财富。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培养和教育
1.利用本土资源环境,讓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然及社会常识
春天,万物苏醒,小草发芽,迎春花在微风中招手,各种小虫子也出来赶热闹,老师带领幼儿们踏春,她们会惊喜高兴的呼喊。夏天来了,花红柳绿,幼儿在广场上玩耍,幼儿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自己想办法保护自己,预防中暑,同时明白夏天该穿什么衣服。秋天来了,老师带领幼儿们去寻找秋天,他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高兴的说着,幼儿们自由交谈,观察了解树叶的变化,自己对农作物和水果分类,相互交流自己的知识,幼儿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冬天,带幼儿走出幼儿园,真正地投入到红寺堡的怀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讲述,交流信息,从中轻松愉悦地得知识经验。
2.利用本地资源,培养幼儿社会情感
皮亚杰认知论告诉我们,幼儿是在活动中运用感官,不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能动地吸收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同化顺应、不断平衡才获得发展的,因此说幼儿是积极的主动发展的主体。我们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人文资源,带幼儿走入社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获取知识、经验,使幼儿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
3.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为此,我们在环保教育中注重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
三、充分利用本地自身资源,建构园本化课程
1.挖掘天然资源,构建健康课程
广阔的红寺堡是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最好场所。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马路宽阔、取材方便。于是,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去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有趣的活动不仅充分锻炼了幼儿的体质,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幼儿机智、灵活勇敢的精神。
2.了解红寺堡,构建社会、艺术课程
“大自然是人类的艺术之源,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雪云雾、花鸟虫鱼都有着独特的美”,红寺堡的幼儿教师不会“久在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她们怀一颗童心,永葆一份好奇,时时充满激情。为了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航天旅游节,我们带幼儿上罗山,看飞机,听云青寺主持讲云青寺的来历。
3.探索红寺堡,构建科学课程
红寺堡的幼儿园,有着与大城市幼儿园所不同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红寺堡最大的幼儿园是幼教中心,虽说是红寺堡县城的幼儿园,但它的地理位置紧靠农村。红寺堡乡下的幼儿园就不用说了,无尽的田野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悄悄展示着不同的风采。
4.认识红寺堡,构建语言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运用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社会及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我们依托红寺堡资源,让大自然成为幼儿学习,增长知识的最好课堂。美丽的红寺堡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真实的生活往往孕育着最好的教育契机,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智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挖掘大自然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开展教育,使之成为孩子们的欢乐之源、智慧之源和能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