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霏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出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笔下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文化为背景,围绕不同阶级层面的男女婚恋过程中所呈现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展开的。伊丽莎白是本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慧睿智、活泼善良、自尊自爱、勇敢独立且善于思考,“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万万要不得的”也足以说明了她爱情至上的婚姻观;小说中所塑造的伊丽莎白的形象与英国传统女性形象大相径庭,这一反传统的新型女子也被后人称为“天下有情人的榜样”。本文从伊丽莎白的性格特点、婚姻观及个性塑造三方面进行分析,呈现“偏见”背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伊丽莎白 性格 婚姻观 个性
一、独立正义的人物性格
1、因正义而起偏见
从著作《傲慢与偏见》的题目中我们不难看出,傲慢与偏见就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要线索,男主人公达西的傲慢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偏见是剧情发展的起因。
伊丽莎白第一次在麦里屯舞会中与“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的达西相见,便对达西“人家要介绍他跟别的小姐跳舞,他怎么也不肯”的冷漠态度甚至是有些古怪的性格有所不理解,随后又听到达西与彬格莱先生的谈话“她还可以,但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眼前我可没有兴趣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众人也纷纷议论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此后伊丽莎白也表示“对达西先生委实没有甚好感”,但伊丽莎白毕竟生性善良又活泼调皮,对发生的这些也并没有过于记恨于心,甚至还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听到的话讲给朋友门听。
接下来,伊丽莎白与维克先生的相遇相识,却使其对达西的潜在偏见进一步加深,当听说了维克的“悲惨遭遇”后,伊丽莎白为其深感不平,她正义的品质再此显现地淋漓尽致,并在气愤之下这样评价达西“我想不到达西先生竟会这么坏,虽说我从来没有对他有过好感,可也不十分有恶感。我只以为他看不起人,却不曾想到他卑鄙到这样的地步”,殊不知维克先生所说的“悲惨遭遇”其实都是对达西的诽谤。
不久之后,伊丽莎白在与威廉姆上校的谈话中,又无意得知达西最近成功阻止一位好朋友结成一段“不理想”婚姻的消息,而这段婚姻的主角正是自己的姐姐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在五姐妹中伊丽莎白和吉英感情最好,两姐妹手足情深,相濡以沫,再加上伊丽莎白本身敢想敢做、直率正义的性格以及对达西一系列傲慢行为的不满,自此,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达到高潮。
2、自我认识和反省
是偏见还是误解,最终还是需要当事人自己澄清和解决,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潜在矛盾的激化也将小说的情节推至高潮——达西第一次求婚失败。
不得不说作者将达西第一次求婚的情节描绘的十分精彩。达西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向伊丽莎白先开了口,表明自己的爱慕之心,而一贯傲慢自大、胸有成竹的达西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伊丽莎白,在女主人公眼里,达西的求婚简直是对自己自尊的伤害,因为“他一方面千言万语地表示深情密意,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许多多傲慢无礼的话”,接下来又对伊丽莎白提出的为何拆散姐姐和彬格莱先生婚事的质问进行自圆其说,并且并不否认自己对维克先生的苛刻行为,这一切使伊丽莎白深恶痛绝,结果可想而知,达西遭到拒绝,伊丽莎白也坚决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我还没有认识你一个月,就觉得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
在惨遭伊丽莎白的拒绝之后,达西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自大和傲慢,决定给伊丽莎白写信,将其对自己的误解一一说清,第二天在牧师家的花园门边伊丽莎白接过达西亲手递上的信,这封信也是两人矛盾最终得以解决的摇篮。
知道真相的伊丽莎白无法一下接受这出乎意料的事实,而且她也无法判断究竟谁说的才是事实,一时无措的她只有拿着信一遍遍的揣测。这封信也使伊丽莎白对自己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我反思和认识,“觉得自己以往未免太盲目,太偏心,对人存了偏见,而且不近情理”。
一次求婚,一场争执,一封薄信,两个人的反思和转变,将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二、纯粹理性的婚姻观
1、拒绝与接受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不仅在性格上直爽正义,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又有着独立自主的婚姻观,崇尚美好纯粹的爱情,抵抗没有爱而结合的婚姻。
面对牧师柯林斯的求婚,伊丽莎白拒绝的态度坚决并决绝,立场坚定又鲜明,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根本不爱这位众人眼中有钱有地位的牧师,在伊丽莎白看来,爱,是让两个人结合的唯一可能。而且通过柯林斯“求婚”的话语“我所以要结婚,有这样几点理由:第一,我认为凡是像我这样生活宽裕的牧师,理当给全教区树立一个婚姻的好榜样;其次,我深信结婚会大大地促进我的幸福;第三,我三生有幸,能够等候上这样高贵的一个女施主”,伊丽莎白也分明地感受到他的动机和胜券在握的信心,这无疑是在事情的进展过程中雪上加霜。在如此荒唐的理由之下,在如此世俗的人物面前,伊丽莎白做出这样的回答“承蒙不弃,向我求婚,我真是感激不尽,但要我接受,是绝对不可能的”。
面对达西的第一次求婚,伊丽莎白并不是没有心动,然而在带有傲慢和偏见色彩的爱情面前,她的理性远远胜过心动,在伊丽莎白看来,维护自我和家庭的尊严比爱情更重要;另一方面达西在“求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傲慢和自以为是以及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会和偏见也注定了这场求婚的失败。好在伊丽莎白勇敢说出自己的不满,坦诚相对,虽对达西来说算是很重的一击,但也是两人消除误会到最终结合的重要前提。
2、伊丽莎白婚姻观与时代背景的冲突体现
从本部小说的创作背景来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正直男性为主导的时期,多数女性在那个时代没有自由选择婚姻的权利,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地位卑微的女性而言,婚姻的作用就是使得她们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多数女性也把婚姻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小说在一开始也说“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由此看出,在那个时代,婚姻似乎和爱情无关。
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却对婚姻有着独特又大胆的见解。她也是万千女子中同样普通的一个,而她的思想和灵魂却并不平凡。她对纯粹爱情的追求和坚守,以及对平等婚姻的崇尚和倡导,无疑是提倡当代女子婚姻自由的典范,也给了男权主义重重的一击。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最终结合,一是因为两人对彼此由浅至深的爱慕之情,二是在于两人真实的相互坦诚和积极的自我完善,使得傲慢与偏见最终转化为谦逊与深情;金钱在伊丽莎白眼里不是不重要,只是不是最重要,美满的爱情,同样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来维护。
总之,无论是在伊丽莎白“生活”的年代,还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金钱和爱情该如何选择”似乎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时代在转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转变,而古今中外无数的爱情实例也在向我们证明,面对一段幸福的婚姻,金钱和爱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三、自尊自重的个性塑造
1、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纵观小说《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伊丽莎白鲜明独特的个性特点着实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其自尊自重的个性体现。
我们知道,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本就是男尊女卑的时代,而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的家境又偏偏没那么乐观。因为没有兄弟,父亲的家产不得不由一位远亲来继承,而母亲的家私,也着实不算什么大数目;她的母亲班奈特太太为了让自己的五个女儿都有一份“好”的婚姻,经常出现愚蠢低俗的行为,而两个小妹妹更是无知轻狂,常常在公共场合丢家人的脸,另一个妹妹曼丽虽相对静默,也着实爱出风头,甚至伊丽莎白的父亲班奈特也有不是之处,唯有姐姐吉英性情聪慧端庄,行为落落大方,与自己默契相投。
出身于这样不尽人意的家庭,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伊丽莎白又不是“同流合污”之人;为男女平等斗争,为婚姻自由斗争,这是伊丽莎白保持自己自尊自重的最好体现。
2、“两次”体现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自尊自重的个性也通过达西的两次求婚和与凯瑟琳夫人的两次会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达西的两次求婚,伊丽莎白从愤然回绝到欣然接受,向读者展现的是伊丽莎白对于婚姻中男女平等的坚持和维护,她拒绝了傲慢的达西,接受了谦逊的达西,这也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自尊自重自爱的显现。男女平等才能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才会产生感情,产生感情才可生得爱情,生得爱情才得美满婚姻。
对于与凯瑟琳夫人的两次会面,伊丽莎白也通过自己的聪慧机灵、能言善辩得体地维护了自己以及家人的尊严。与凯瑟琳夫人的第一次会面,伊丽莎白表示“无论是论才论德,她都没有听到凯瑟琳夫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足以引起她敬畏,光凭着有钱有势,还不会叫她见到了就胆战心惊”;交谈过后,伊丽莎白也觉得“敢于和这种没有礼貌的富贵太太开玩笑,恐怕要推她自己为第一个人”。第二次会面,是凯瑟琳夫人“特意”去伊丽莎白的家里找她,质问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关系,并对其以及其家人进行了彻头彻尾的羞辱,而愤怒的伊丽莎白并没有示弱,“你说的许多话又是浅薄无聊,要是你以为你这些话能够说得我屈服,那你未免太看错人啦”,这是伊丽莎白对凯瑟琳夫人强有力的反击,也正面保全了自己及家人的尊严。
伊丽莎白通过自身与封建时代、封建思想的斗争向我们证明,家庭背景虽无法改变,但个人尊严与家庭地位无关。
四、总结
简·奥斯汀创作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被誉为最具经典的小说之一,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也成为当代“新女性”的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对伊丽莎白人物形象的刻画,将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集于伊丽莎白的身上。可以说,从某些角度看,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个性显现就是作者奥斯汀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通过著作也狠狠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男权主义与金钱婚姻。
参考文献:
[1]王科一.奥斯汀文集·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2]高嘉正.“偏见”还是“卓见”——论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J].《外国文学专刊》第1期,1985年
[3]王凤声.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婚姻[J].《考试周刊》第45期,2009年
[4]滕冰冰.为爱而爱的“新女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第3期,2009年
[5]曾梦俐.伊丽莎白的人格魅力[J].《考试周刊》第25期,2009年
[6]陈谊.《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J].《山花》,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