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美丑醒世人

2013-04-29 15:31王黎丽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命运人性

摘 要:维克多·雨果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他像古典主义宣战的代表作。小说中,雨果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描写,展现出了崇高与邪恶的对立。此外,作者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细致刻画了主要人物的悲惨命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性与命运的分析,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分清美丑善恶,构建至美人生。

关键词:美与丑 人性 命运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而且在若干年后再拿起它时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给人以启示和鼓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虽成书于一八三一年,可书中对人间善恶美丑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对命运的剖析,乃至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点,在今天细细品味,都是耐人寻味的。初版后,陆续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尤其是英文版,笔者经过反复的释读,每次读过之后,头脑中都会获取了新的东西,对人性和命运的理解就会加深一层。

小说记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世纪巴黎的故事。弃儿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为义子,长大后被安排在圣母院做敲钟人,他长相丑陋而但心灵却高尚纯洁;街头艺人爱丝梅拉达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用极其纯真的爱情去爱一个浪荡子---弗比斯;而青年诗人甘果瓦由于误入“奇迹宫”大厅,险些死于非命,被心地善良的爱丝梅拉达所救,两人结成乐了名义上的夫妻。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内心邪恶,他偶然间欣赏到爱丝梅拉达的歌舞,便深深迷恋上她,并想占为己有,克洛德对爱丝梅拉达进行了种种威胁及陷害,当他眼见不能实现自己的企图后,竟把这个可爱的波西米亚少女送上了绞架,充分暴露出他伪善的面孔。在这一过程中,卡西莫多为了保护卡爱丝梅拉达不受凌辱,多次施计想要将她就出,最后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将其杀死后,与自己的挚爱爱丝梅拉达遁入墓地,一同死去,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和非凡的英勇与机智。

一.人性的美与丑

小说《巴黎圣母院》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它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作者雨果将善恶美丑做了明显的对照,使读者都能明显感受到美与丑的对比。小说中的事件和人物,其实都是源自于现实的生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作家用他浓墨重彩似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使小说形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 这种对照并不是像传统方式那样,把美与丑分别集中在两类人身上,而是让它们互相交错出现:敲钟人外表丑陋,但他心灵的美和善随着情节的开展显得越发突出;副主教外表道貌岸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心灵却是那么的邪恶毒辣。作者把这种美与丑的对比描写到了极致,为读者展现出了邪恶与崇高的绝对对立,是作品有个令人震撼的力量,席卷了所有人的情感,这才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并发人深省。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四种类型的人物。第一种是外形美, 内心也善良, 如波西米亚少女爱丝梅拉达; 第二种是外形丑, 内心善良, 如敲钟人卡西莫多; 第三种是外形美, 而内心丑恶, 如弗比斯; 第四种是内心丑恶, 性格阴沉、险恶, 外形也丑恶, 如副主教克洛德。雨果把这种互相映照的人物形象纳入《巴黎圣母院》这一完整的艺术体系中, 是因为他相信,“真正的诗, 完整的诗, 都是处于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中。” [1] 美与丑也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是相互并存、和谐统一的,没有丑的衬托就不会有美的存在,美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丑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闪光之处,自然界的任何人和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美与丑也不例外。所以说,眼见未必为实,外表美好的人或事,其心未必善良,不一定有内在美;外表丑陋的人或事,其心未必不美,也许它的内心才是最善良的;何况有些时候,丑陋的东西往往是最美的,而美丽的东西却是最最丑恶的。美与丑,并不像真与假、对与错泾谓分明,所谓“丑到极致便是最美。”

雨果通过小说《巴黎圣母院》向人们揭露了现实社会的本质:那些外表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内心也纯粹善良的寥寥无几。对于任何的人或事,都不要被其虚伪的外表所迷惑,要看透其心灵深处,分清真正的好与坏、美与丑。

二.悲剧性的命运

原著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扉页有一小段《序》,交代了这部著作的写作成因和目的: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命运……这些字母所蕴涵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的打动了作者。……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2]

小说的情节主要围绕着三个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展开:悲剧一,副主教克洛德淫秽、猥琐,不相信主的教诲,偏偏去相信邪恶的炼金术,导致人格丧失,收到淫欲蛊惑,最终为他爱和恨的人带来了毁灭。 悲剧二,敲钟人卡西莫多先天畸形,又聋又瞎,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直到美丽姑娘爱丝梅拉达的出现,才唤醒了他内心对爱的渴望,但是由于他的自卑,他并不敢于去面对自己的爱,只能默默地守候和保护着她,直到之后爱丝梅拉达被无辜的绞死,他才真正得到了他的爱人,并因此而殉情。悲剧三,无辜的十六岁美少女爱丝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而纯洁,像同龄的姑娘一样,对爱情充满了幻想,由于被英俊潇洒的弗比斯所救,便无怨无悔地爱上了他,忠贞不渝,但是却因为收到乐克洛德的迫害,被送上了绞架,无论怎样解释,无论人们怎么的救助,都没有使她逃脱被绞死的命运,她美丽的天性与悲惨的命运构成鲜明的对照。小说中这三位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出了在那黑暗时代,低贱百姓的悲惨人生。

在人物命运安排上,作者除了运用了上述提到的对比手法之外,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外表美丽的爱丝梅拉达,心地也很善良,是真、善、美的化身,可这样美丽的鲜花却不能尽情地绽放,反动的封建势力扼杀了她,爱丝梅拉达代表的是惨遭黑暗势力统治下的低贱百姓中的一员。敲钟人卡西莫多试图通过一己之力拯救爱人爱丝梅拉达,与军队对抗,并单枪匹马杀死邪恶的副主教克洛德,象征着在黑暗社会中的一抹正义的力量。邪恶的克洛德,猥琐、判教,是小说中所有的悲剧的源头,代表的是在当时黑暗社会中摧残压迫民众的真正幕后黑手。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强烈地控诉了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恶,及其对低贱的百姓生存权利的践踏,发出了人民要求自由、反对邪恶的正义呼声。[3]

除此之外,小说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情节的跌宕起伏,它的流传久远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个时代多方面的生活场景:王室与教廷的明争暗斗、可笑可悲的法庭审判、阴暗惊悚的巴士底狱、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还有叙述的惟妙惟肖的炼金术和印刷术等等。

《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浪漫主义代表作, 在理论的体现与实践上,既是理论的颠峰,也是实践的翘楚。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他们在美之外,提出了对丑的呼唤。这是与古典主义相悖的,同时也正是这一境界的开拓,使浪漫主义中的悲剧因素离却了古典主义,用浪漫的形式来反映被社会异化了的人类,用丑来表现原始的人性,唤醒人们本应具有的灵魂世界。[4] 我们所接触的社会纷繁复杂,鱼龙混杂,因此,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是必要的生存之道,否则走错一步,会造成悲惨的命运,乃至悔恨终生。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美丑辩证法---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审美追求[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7).

[2] hismile2008.命运---《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http://blog.163.com/hismile2008@126/blog/static/63729596200741332024407/

2007-05-13/2013-08-30

[3] 陈效伟.美与丑的强烈对照---谈《巴黎圣母院》的修辞手法[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4] 空白. 《巴黎圣母院》文学欣赏论文

http://hi.baidu.com/tiantian62/blog/item/40e90016361afd4b20a4e929.html

2007-05-21/2013-08-30

作者简介:王黎丽(1981-),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命运人性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命运秀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功能与人性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