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古诗词的意境

2013-04-29 13:50:57陶复元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国维意境古诗词

摘 要: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关键词:诗词 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自然景物与作者心中境界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非常注重表现意境。因为意境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红杏枝头春意闹”描绘的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边塞的壮丽景象。这些景物都是经过情感过滤的景物,是“情中景”,它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情上的影响,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我国最早使用“意境”一词的是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提出:“三境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

王昌龄把 “境界”这个原属地理学和宗教学的概念引入文论中,赋予了它诗学的意义,为意境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历代学者如中唐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说。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可谭哉?”——《与极浦书》。王夫之的情景交融说(1)认为“意”为统帅。(2)认为“景”为兵。清代学者王国维的“境界”说(1)他把意境(境界)作为评词的最高标准(2)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3)“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4)“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2、“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中而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有我之境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三种境界的联系:

确立志向和目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努力探索和追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实现理想和愿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对意境理论的贡献

中国的意境理论从产生形成到清代,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在历代文论家的不断拓展、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意境理论无论是在指导文艺创作实践,还是在文艺品评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到清代王国维,他不仅对意境在文艺中的地位看得至高无上,而且对意境理论作了空前完善地阐述,可以说,不仅王国维是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意境理论是联结古典意境理论和现代意境理论的一座桥梁,谈意境理论不能不谈王国维。

王国维对意境的理解与阐释是十分精辟、深刻而全面的,无论是对意境的地位、特征、性质以及作用。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应力求进入意境。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诗人借助语言把自己的生活体验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读者就要运用想象把用语言所描绘的一切还原为生活中的画面,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不仅如此,还要根据作品中所表现的部分去想象、意会那些没有表现的景和情。因为诗词的想象和意境,不只包括直接描绘出的有限的景与情,更应包含无限深远、无限广阔的意蕴和情趣,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在想象和联想中,还应注重诗词与学过的其他诗词文章的联系、比较。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品评鉴赏,读出作品的精微奥妙,品出作品的意境美。

古诗词中的联想和想象的比较,主要是诗词中相近内容的比较。在古诗词中,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特别是民族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的一致,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表现在诗词中,无论是在景物描写还是在感情书法上,都有一些相通之处。因此,通过比较,可以用我们熟悉的景物、感情去体会未知的内容,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同时,由于诗人的阶级出身、文化教养、性格、遭遇等的不同,诗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也是千差万别的,通过比较,分析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也可以增加我们的感情体验,便于今后的学习。同是写愁的名句名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使用比喻的方法写愁,用春天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形容自己心中绵绵不断的愁思,形象、生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运用比兴的手法,在书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则构思新奇、巧妙。她采用铺叙手法,起首三句总述心境为愁绪定调后写寒暖难调、酒不胜寒生愁,雁声增愁;睹花伤怀,寒窗难守,细雨添愁,最后以愁字作结。全词以愁起,以愁结,构成一幅触目皆愁的凄凉画面,而最终也未具体点出愁的内容,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在张敏的《鹧鸪天·秋游感寄(依静轩韵)》中如借助比较联想,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首鹧鸪天·秋游感寄的意境。“结伴门湖慢解舟”/一个“舟”字写出了秋游出发前的耐心等待、上小舟前的细致动作。把我们带进一个从容的宁静祥和的湖面世界,这世界本来就是动与静相对的世界,因为这动衬托了大自然静,犹如一石激起平静湖面千层的浪花。暂时的静止给动增添了生命的原动力,如春雷响彻宁静的大地,原来生命之光如此伟大。当我们穿梭在花丛中,陶醉的不仅仅是我的心,连我的眼珠子都要吐出来了,景不醉人,人自醉,一个“醉”字就浓缩了所有的美景,美好的景致对于人的情感所产生喜悦欢快的场面,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是语言所无法概括的。“穿梭菡萏醉心眸”/这是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的物境所相交融的体现。“醉”是人类欢快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美好的大自然最真挚的回报与馈赠。

其次从无我之境“浮波碧叶遮天绿,映夕红葩挂露愁”/的意象对自然界景物的描写,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与教喻,每每当我们在假日来临之时,约三五好友沉浸在那原生态的带有田园泥土气息的芳菲之所,在风华正茂的原野,风餐露宿,大地湿润的雨露潮湿着我们渴望希翼的心。企盼黄昏太阳的落日余辉的晚霞能够延缓夜晚阴沉寒冷露水沁入人机体的时辰。

再次以从有我之境“裙带摆,曲歌流,欢声笑语载晖游”/的意象来调赞颂生活的美好在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在流光溢采的好时光中,游人手拉着手在金黄色阳光的沐浴下载歌载舞,词人淌漾在悠扬的乐曲声场,对歌互答,丝竹悦耳,其乐融融,尽享在旅途中所见所闻带来的快乐。秀丽山川,连百灵鸟也会一展歌喉,唧喳唧喳地对着人鸣笛,在花香鸟语的天堂,人与自然已经紧紧地相拥。

最后祠人通过贴切的诗词联想来赞咏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在一个温馨风和日丽的下午茶时分祠人摇着划橹被清香的莲花熏熙入荷花池深处,尖尖粉红荷露在青青睡莲的掩映下,骄羞可爱之比令人无法想象。时间就这样在这分分秒秒的滴滴答答中流失。在万顷碧波中,游人都不知道身在荷花池何处,唯独芬芳的清香,告诉你已经置身于方圆百里的荷花池塘深渊,青未了,莲情在,祠人提着一篮莲子在尖尖荷露的款款深情的眸子中依依惜别荷花池塘。山道弯弯,游人的心随着这九曲回荡的盘山公路一起起伏,远眺窗外西岭百沟千壑郁郁郁葱葱,路途中的枫叶在渐渐西去的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火红通明,田野里高高挂着的红高梁仿佛在叙说它的成长故事,那满地金灿灿的玉米也在远方向飞驰而过的大巴在招手,站在回家的巷口,转过身四周山坡的金秋时光隐隐约约还能映入眼帘。"收来莲子船头别,巷口回看一岭秋"。

祠人张敏以她生活的陕西宜君美丽山城为创作背景,以深厚的黄帝避暑宜居之所为依托,以三秦大地深厚传统文肪为学术根基。通过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形式,殷切地反映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山城宜君农业、农村、农民的自然田园风光特色,具有强烈的诗词意境构思特点,诗词比喻贴切、描绘事物生动,文风清明,接近生活,内在充满激情地讴歌了她生活的这片土地。

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过意境:“语言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就告诉我们意境能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可以根据形象提供的条件去掌握形象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并结合所学过的诗词,全面而深刻地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作者简介:陶复元,浙江台州人,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现供职于浙江省盐业集团椒江盐业有限公司。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语文报》书法版特约高级书写员、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研究员、济源市人大常委会书画院院士、特聘书画家《中国书画家论坛》台州记者站站长、《新诗》编辑。出版诗歌集《陶复元诗歌集》。

猜你喜欢
王国维意境古诗词
王国维《录鬼簿校注》考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24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手不释卷”的王国维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