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
摘要:高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影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个因素作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教师和学生各自应该具备态度和能力,以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成绩,达到教与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82-1高效课堂是一个现实升华的概念。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实施高效课堂是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必须有效是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基本目标,所以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值得每位高中数学教师思考和探究。
一、如何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1.课前从学生的实际来预设教学,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课前必须下足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可能产生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都应有预见,才能使教学卓有成效。
2.课堂上教师要以配角的身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及时转变了角色,作为配角来配合学生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的眼球与心思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研究涉及的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合作讨论、并总结出结论,从而解决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让给学生,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关键在于设计适当的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3.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应做到多次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情况,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节课下来,哪些学生还存在问题及存在哪些问题都应该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对学生的学情及时反馈是每一节高效数学课的必要条件,而且要从学生的练习、知识的应用等方面做出多层次的反馈。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提高
1.课前预习习惯
上课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为上课做一定准备。它包括复习有关知识,搜集相关素材,对教材作预习。这时,教师可设计好导学单,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听课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学生情、听、想、问、记等相结合,主动地探求知识的过程。情,就是要求学生在上课时精神饱满,充满热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听,就是要求学生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无比把教师讲的内容挺清楚;想,就是要思考,要求学生对于教师的分析、论证和概括多向几个为什么;问,就是要求学生对于没有听明白的或有不同想法的地方提出质疑,敢于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解法;记,就是要求学生做标记,记笔记等。总之,学生听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课堂上认真听课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其实课后复习也同样重要。及时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复习过的内容还须定期巩固,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从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知识需加以梳理,每章节结束对知识归纳总结。学生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描绘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课堂教学分层化能更好地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教育全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之间应是平等、信任、理解的,这样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生成高效的数学课堂。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障。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必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