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绪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必须建立起新型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马原的兴趣,尝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思维,力求做到师生双向传播教学信息。在教改的实践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逐步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全新模式。
高校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但一直以来教学效果普遍很不理想。究其根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未能找到一个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一个点,二是教师未能实事求是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脱离生活,致使马原的教学长期流于形式,师生普遍不够重视,从而未能达到我们姚峰院长提出的——有效教学。
紧跟我院教学改革的潮流,我积极地探索该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好的马原教学方法关键是要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为此,必须建立起新型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马原的兴趣,尝试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思维,力求做到师生双向传播教学信息。在教改的实践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逐步探索出顺应时代要求、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全新模式。
一、马原教学生活化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要进行大语文教育”,数学老师说:“生活处处是数学,我们进行大数学教育”……马原何尝不是呢?首先让学生知道,马克思主义原理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进行大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例如,看到人类科技文明的成果,微波炉、电磁炉、手机……我们在享用如此丰富的科技成果的时候,无不庆幸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些科技成果给人体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辐射,十年、百年后将是人类的灾难呢?这就是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思考问题的应用,如果只看到当下,就是孤立、静止、片面的看待问题。相反,放眼未来,就是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在生活中深刻理解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这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这样的教学比起紧紧简单地、抽象的讲解原理本身效果明显的多。然后下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原理,学生会结合生活、学习、社会……这样就把马原生活化,学生都能踊跃地谈论诸多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能把原理深刻理解,而且能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马原教学诗词、谚语化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听其言,观其行”……学生看到什么的重要性?“做”“行”“动”,如此的称呼在马原就是“实践”的概念。实践高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产生认识,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呢?你们相信“仓颉造字”吗?“男人”的“男”是“田里的劳动力”“女人”的“女”像一把扫帚,说明汉子并不是某个圣人头脑自生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实践。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能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的诗句,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此就能把“质量互变规律”让学生深刻理解。
然后,学生去发现古诗词中的原理,学生无不欣然接受,这也正是践行了我们的姚锋院长倡导的“书香学院”的理念。马原课堂同时成为“诗词大比武”的擂台,在快乐中、在激情中、在与古人的对话中轻松学马原,不也是大家都能愉快接受的事情吗?
三、马原教学口语化
毛泽东讲话都是老百姓能够听懂的话,通俗易懂。例如,“(党八股)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外交)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马原中的很多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我们不妨把它翻译成我们能轻易理解的口头用语。例如,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很艰涩、很抽象,学生疑惑甚至反感如此的表述,如此的表述能拒学生千里之外,如此的概念也是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老师为何不能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呢?如果我们把“客观实在性”翻译成“真实性”,只要真实的就是“客观实在性”,学生能不欢迎这样的表述吗?例如,马原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不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吗?
四、马原教学案例化
马原的抽象原理我从来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每个原理只记住一个典型的案例就能深刻理解其内涵。例如,学习联系原理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不是死记硬背其中的原理:(1)整体由部分构成;(2)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性质;(4)整体性质由占主体的部分决定。而是,我只要求学生记住“八宝饭”这一经典案例,就能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八宝饭”是整体,“糯米、莲子、红枣、花生、核桃、糖、水”则是部分,原理的前三点就很好理解了,特别是第四点,整体性质由占主体的部分决定,“八宝饭”必须是“糯米”占据主体,如果主体发生变化,假设“水”成为了主体就不再是“八宝饭”了,而应该是“谷粒多”了。如此教学,我想学生也不会厌倦的吧?相反在娱乐中生动的记忆,并将记忆终生的。然后,学生就发现生活,找到好多好多这样的案例。
五、马原教学时代化
为了能和学生协调一致,我们教师必须多接触新鲜东西、多了解学生热衷做的事情。例如,新著作、流行歌曲、经典的影片、学生的偶像、网络小说……把它们请到课堂,让学生能有话说,用马原分析其中问题的能力,也是活跃课堂气氛一种很好的方法。
教无定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定根据时代和学生的诉求不断地改变我们本身,只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应该拿来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的教学应多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找问题,“对牛弹琴”不能只讽刺“牛”,我觉得更应该讽刺“弹琴的人”,因为明知它是牛,你还弹琴,不也是很愚蠢吗?为何不变换一种方式呢?为何不站在“牛”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評价一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专家”那些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的说教。我们长期以来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就是缺少4个字“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