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要:文中简单地阐述了珠三角地区专业镇发展的概况,同时以东莞为例,介绍了东莞近10年来的专业镇发展经济取得的成绩;同时对目前东莞专业镇产业升级过程进行刨析,提出了目前专业镇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东莞的专业镇发展给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东莞市 专业镇 问题 对策 产学研
1 专业镇发展概况
据统计,目前南方的珠三角地区大约有120个专业镇,其中包括一些建制为镇的,但调整为街道的,如东莞南城、万江等,但是这些街道仍然保持有专业镇的发展模式,以下将这些统统称之为专业镇。其中比较典型的专业镇有:东莞虎门服装专业镇、东莞长安电子五金专业镇、东莞厚街家具专业镇、东莞石龙互联网应用专业镇、东莞石碣电子元器件专业镇、中山镇灯饰专业镇、广州狮岭皮具专业镇等等,这些专业镇目前都创造了上百亿的财富,如2011年,东莞长安GDP为237.73亿元。这些都能够吸纳数以万记的人口就业,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目前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专业镇都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各个专业镇在前期依赖土地和人口换取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这些发展的专业镇中,本文作者选取了具有珠三角制造业代表性的东莞市专业镇的发展为典型案例,总结了东莞市专业镇发展了十几年的历程和成绩,并分析了目前专业镇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东莞市专业镇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思路,目前,全市专业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1 专业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2012年全国“百强镇竞争力排行榜”中,东莞有“虎门、长安、厚街、常平”等4个专业镇牢牢地占据着全国“百强镇竞争力排行榜”的前10强,另外2011年全市专业镇的GDP总和占全市GDP的44.31%,比2010年增长了16.1%,而全国的GDP增速为9.2%左右,全市的GDP的增速为8%,由此可见,专业镇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的引擎[1]。
1.2 专业镇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改善。全市各专业镇共拥有1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6.14%。2011年专利授权量分别8454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43.68%,全市专业镇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65个、著名商标80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初步实现了“一镇一品”、“一镇一业”,并以专业镇为依托,建设了12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从2011年的全国创新基金的扶持力度来看,东莞市的创新基金立项数来看在全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深圳、广州。而这些立项企业基本都是专业镇的科技创新型企业[2]。
1.3 专业镇中的创新服务体系已建成。南城建有软件示范园,松山湖建有科技示范园,同时每个专业镇都配有创新中心,如表1所示:
东莞市各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
并且有些专业镇建有特色产业网站6个,如虎门的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的大型服装门户网站——富民时装网,着力为企业提供流行资讯和电子商务服务,目前注册会员超过13万,平均日点击量220万,高峰期达455万,有1548个商户在该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商店,为电子商务在服装行业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这些都能为壮大专业镇的发展铺好了道路。
1.4 专业镇人才队伍建设基地得到改善。各专业镇非常注重人才的培训,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创建各种类型的大学,如虎门将设立香港理工大学虎门分校、南城有广东科技学院、东城现有城市学院,同时同沙将建立广东对外产业职业学院、厚街有广东创新职业学院、松山湖有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还有长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实验中心等等,这些将为东莞专业镇建设输送大量的人才。
1.5 专业镇已集聚各类创新资源。针对专业镇内企业的项目、技术需求,每年策划组织企业“走出去”到国内高校院所集中的城市开展交流考察,例如:今年5月份去江苏参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并取得了一些合作项目,同时以“请进来”的形式邀请高校院所来莞考察,引导专业镇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专业镇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专业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市专业镇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但与我市当前建设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镇特色产业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产品更新换代缓慢;缺乏核心技术,市场长远竞争力不强。目前东莞市电子信息企业18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电脑整机所需零部件95%(除CPU之外)都可在东莞配齐,但核心技术产品必须由境外提供,如英特尔就没有在中国境内生产CPU。这些专业镇仅仅是一个加工厂而已,而不是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2.2 专业镇龙头企业缺乏,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佛山的北滘家电专业镇拥有美的、惠而浦等大型知名企业。美的公司年产值超过千亿元;江门的蓬江摩托车专业镇拥有大长江、民隆、长铃等8家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具备年产4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而东莞目前的专业镇没有一家超百亿元的企业,连超十亿元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2.3 专业镇内部及专业镇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协调。目前东莞专业镇内部产业不协调问题突出。专业镇内聚集了大量的相关行业的企业,形成了一个大型的专业市场,包括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成品及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专业市场。例如,虎门镇除有大型的服装成品销售市场外,还有织布、拉链等半成品和零配件专业市场,以及提供漂染、刺绣等配套服务的专业市场。然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低,产学研合作机制欠完善,导致了内部竞争的加剧,内耗严重。
2.4 专业镇创新平台运营机制仍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缺乏专业化和产业化的运营理念,运营主体比较单一,致使行业关键技术服务、产业链配套孵化等高端增值服务缺位,对区域内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力不足。
2.5 专业镇发展缺乏全局战略部署。每个镇的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单一,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经济,目前只有厚街镇发展相对来说发展比较系统;从发展家具产业到会展产业,又由会展产业发展到酒店服务业。同时酒店服务业又促进会展产业发展,会展产业又促进家具业的发展,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经济。
2.6 专业镇经济的地方品牌不强。目前东莞地区的专业镇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品牌,重要的原因就是东莞的地区的企业都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都是生产和销售小产品和小商品为主,因此这些都无法和有些地区如上海浙江等地的大企业形成有力的竞争局势。
2.7 专业镇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由于东莞的经济的特殊性,经济模式主要以“三来一补”的初级阶段的制造业为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的身心健康,今年年初北京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阻碍了国外的优秀人才和知名企业进入北京,东莞也面临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东莞地区一直没有出现巨型企业的原因之一。
3 建议与对策
当前东莞市正着力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以专业镇为代表的东莞产业集群已开始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奋力进军。“东莞研发”、“东莞设计”、“东莞服务”呼之欲出,“东莞制造”的低端形象开始改变。同时将把专业镇作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建设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主力军和主阵地[3],做大做强专业镇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3.1 制定“一镇一策”实施发展规划。联合高校院所和业内专家,加强省、市、镇联动,综合研究分析和找准专业镇发展情况、经济特色、存在问题以及转型升级需求等,“一镇一策”制定专业镇发展规划和特色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时根据各专业镇自身特点、发展基础,研究出台“一镇一策”的考核机制,加强对专业镇建设的考核。
3.2 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调经济区域功能。这样实施的目的是解决了土地、电力、人才等资源的“瓶颈”问题,就是在专业镇发展过程中不应该过多的看中行政区的界限,相同经济区应该具有相同的经济政策支持,更多以经济区发展为根本,一切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重,这点需要上级政府的协调。
3.3 强化专业镇科技创新载体功能。推动专业镇加快建设各类综合型、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加速器,为处在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空间保障、服务保障;建设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引导各专业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先保证主导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的用地指标,超前规划从孵化器、加速器毕业企业的产业化项目,为今后产业功能拓展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3.4 促进专业市场发展,做大做强区域品牌[4]。创建名牌产品专业镇应当通过展销会、商贸中心、交易博览会、创建名牌等,来壮大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区域品牌,依靠企业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文化品质和创意,以销促产,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促进专业镇经济发展。
3.5 完善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5]。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机构,以及具有丰富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加快提升专业镇的运营管理水平;积极整合项目、载体、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服务等各类资源,为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系统地推进专业镇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
3.6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6]。积极部署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把发展“少排放、再利用、多吸收”的低碳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通过在企业内推广清洁生产,在企业间推广循环生产,在全社会推行绿色消费等方式,构建了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中循环、全社会大循环的良性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东莞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56-89.
[2]国家创新基金网:http://www.innofund.gov.cn/.
[3]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台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3期.
[4]赵泓,黄珏.专业镇品牌形象的整合传播策略分析[J].文化与教育,2010年第1期.
[5]黄洁容,陈栋,刘建峰.科技带动市场导向服务专业镇产业化生产——广东省农科院为荔枝专业镇开展技术创新服务的实践[J].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76-81.
[6]蔡绍洪,冯静,李莉.以循环产业集群实现和谐牛态经济[J].环境保护,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