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杨振刚
鉴于当前原种的稀缺性和花生良种快速普及应用的迫切需要,建议采用稀播快繁技术,增加繁殖倍数,充分利用有限的原种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良种,为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提供可靠的种源保障。
一、种子繁育田的选择及培肥地力
繁育田应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在冬前深耕25-30厘米的基础上,早春化冻后,要及时进行旋耕整地。要求良种繁育田与大田花生有一定的安全隔离距离,避免在同一地块种植不同品种,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确保良种纯度。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公斤,纯氮15-20公斤,有效磷4-5公斤,有效钾8-10公斤,钙肥(硫酸钙)20~30公斤,硼肥(Na2B2O7.5H2O)0.5~1公斤,铁肥(FeSO4)2.5~3公斤(按照每生产100公斤花生荚果需吸收纯氮4.5-6公斤、有效磷0.8-1.3公斤、有效钾3-4.5公斤、纯钙1.3-1.9公斤、铁0.16公斤结合肥料吸收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推算)。将全部有机肥、化肥2/3结合耕地施入,1/3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达到全层施肥。
二、种子选择及处理
播种前10天左右将带壳的花生种晾晒2~3天后,手扒去壳,选择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种仁备播。为有效防治枯萎病、茎腐病、根腐病,每公斤种子可用2.5%适乐时(广谱杀菌剂)6毫升标准拌种,或用50%辛硫磷乳剂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或用花生种衣剂包衣,以防治花生根茎腐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
三、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我市花生播种最佳时间为,覆膜地块在5月1日-5月10日,此时5厘米地温稳定在13度时播种为宜;露天种植一般在5月中旬,时5厘米地温达到15度时播种为宜。
土壤墒情: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即耕作层土壤手握能成团,手搓较松散时,最有利于花生种子萌发和出苗。在适期内,要有墒抢墒播种,无墒造墒。
播种密度:实行机械起垄,垄距90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面宽60厘米,垄沟宽30厘米。垄面种植两行花生的行距为40厘米,穴距18厘米,每亩播8000穴,每穴2粒,平放。注意该播种密度不适用于大田生产。
喷洒除草剂: 72%都尔150~20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垄面及垄两侧,覆膜播种后,再喷洒垅沟,以防滋生杂草。也可用都尔与扑草净复配除草剂适量喷雾除草(配方之一:亩用72%都尔100-150毫升,加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30-50公斤,于花生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均匀喷雾土表)
四、苗前管理
引苗与补苗。花生刚见绿叶时,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应在大田播种同期适当种植部分花生以备补苗,齐苗后,缺苗处应及时浇水移苗补苗。
清棵。出苗后有两片真叶时,及时清理膜孔上土堆。主茎有4片真叶时,要经常检查,将压在膜下的侧枝释放(引导)出来。同时,把膜面上压的土全部清除。
五、苗期管理
1.病虫防治
定时定点观察,当百墩花生有千头以上蚜虫时,用10%吡虫啉1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对出现根腐病、茎腐病、白绢病的现象时,应及时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灌墩防治,同时喷叶面肥促弱苗转壮。
2.防除杂草
及时清除地内杂草和清理好堰下沟、垄沟和拦腰沟。
六、中期管理
1.科学化控
选用既能防病且化控作用比较缓慢的烯唑醇,在花生高度35cm时,烯唑醇15-30g兑水30kg喷一次;待喷后15天左右植株高度超过40cm,且仍有旺长趋势时,用壮饱安小剂量10-20g兑水30kg喷第二次。高度控制在38-45cm之间。
2.防治病虫害
当棉铃虫有虫株率达到5~10%时,应马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100ml,也可选用2.5%功夫乳油40 ml,做常量喷雾处理。蛴螬幼虫的防治于7月中旬选用50%的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灌墩,后期易发生白绢病的地块每亩再加60克井岗霉素灌墩。花生可用50%的多菌灵150克或70%代森锰锌150克兑水60公斤防治叶斑病。防治花生锈病8月中旬用百菌清600倍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及时排涝
遇涝排出地内积水,以防花生受涝或烂果。
七、后期管理
病虫草防治。叶面喷施戊唑醇和多菌灵杀菌剂防治叶斑根腐和白绢病,每亩用量100克兑水30公斤.同时做好防虫防杂草、防徒长等工作,保持绿叶功能。
八、适期收获晾晒
当花生饱果率达到60%以上,即可适时进行收获。要单独收获,及时单场晾晒,防止水分过高发热而降低芽率。收获、晾晒、包装及贮藏全过程,都要注意与其他花生品种隔离开来,严防机械混杂。经过晾晒加工后花生种子应达到以下指标:纯度不低于96.0%、净度不低99.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0.0%,只有达到上述标准的种子才能作为花生良种应用。
要实现花生良种优质高产,除了严格按照繁种操作规程生产管理外,还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下面就我市常发的花生病虫害做一探讨。
花生疮痂病自2005年始在我市部分地块发生,到现在已广泛分布我市。此病主要引致荚果减产,减产幅度20-30%,严重地块可高达50%以上,种仁饱满度差,出油率降低。
症状 :花生疮痂病可为害植株叶片、叶柄、托叶、茎部等部分。其症状特点是各患部均表现木栓化疮痂状斑,新抽生的病叶畸形扭曲,并大量出现直径约1毫米的圆形小斑点,中部淡黄褐色,稍凹陷,边缘红褐色。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实体分孢盘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侵染致病。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条件关系密切。在我市,该病发病的迟早、轻重,受天气影响明显,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流行迅速,凡风雨过后,病情有所跃升。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茬,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供给量,控制花生徒长,培育壮苗,提高花生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要及时清除中心病株,防止病菌漫延危害,同时喷施50%多菌灵粉剂或85%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蔓延,同时对茎腐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花生叶斑病有黑斑、褐斑、网斑三种,其中网斑病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花轴。叶斑现于叶正、背两面,圆形或近圆形,大小0.5~8mm,病斑扩展后融合成大型不规则斑块。叶柄、茎和花轴染病生成线形或椭圆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有时外围具浅黄色水渍状晕圈。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
花生根茎腐病:在花生上由根茎部病害引起的整株枯死的枯萎病,又称倒秧病,实际上由茎腐病、青枯病、白绢病、黑霉病和根腐病五种病害综合影响而造成的。以根、茎腐病为主的枯萎病是花生上危害最重的病害,轻者病株率达1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成片绝产失收。
1.症状:根、茎腐病发生在整个大田生长期,田间通常表现为开花期和结果期两次明显的发病高峰。
幼苗出土前即可发病,表现为子叶变褐干腐,现蕾开花期为第一次发病高峰(6月中旬),主要发病部位是与表土层交界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的主茎上。初发病时茎基部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斑块,渐发展成黑褐色病斑,病斑纵向、横向扩展,最后绕茎基部一周形成环状病斑,使维管束变褐色坏死,地上萎蔫死亡。所以有的把这种现象称为“卡脖瘟”。土壤潮湿时,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土壤干燥时病株呈干腐状。此阶段发病的田间常呈不连片的单株枯死。结果中后期(8月中旬)是田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由于湿度大,田间常成片的植株枯死,病株病斑从茎基部扩展至中上部,而且病株上密生小黑点(直到中上部),地下荚果腐烂,减产严重。
2.防治
应在保证种子质量基础上,采用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
于苗齐后和开花期两次集中喷药防治。可选用85%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或50%多菌灵喷茎基部。
花生红蜘蛛今年在我市花生发生较为严重,主要集中于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进行危害,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适宜红蜘蛛迅速繁殖;虫量骤增,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如防治不及时,将严重影响花生产量。
防治方法:1、亩用40%乐果乳油100毫升,加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30~50公斤叶面喷雾。2、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叶面喷雾。
花生田棉铃虫:形态识别 成虫前翅中部有环形或肾形纹,后翅灰白色,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部有2个灰白色斑。幼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绿、黄绿、红褐、黄褐等色,体表密生长而尖的小刺。
为害特点 该虫为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食害花生的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尤其喜食花蕾,影响受精和果针入土,造成大幅度减产。
防治方法 (1)在卵盛期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查20~25株花生,当有虫株率达到5~10%时,应马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100ml,也可选用2.5%功夫乳油40 ml,做常量喷雾处理。(2)花生田实行冬季深耕,破坏越冬蛹。(3)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因此可在成虫发生盛期用杨树枝把或糖醋液诱集成虫。
归纳来说,对于花生病虫害防治,一般做好以下一点就基本上能够有效控制花生病虫害。首先要选择适宜剂型的种衣剂拌种;二是在6月中旬的初花期根据农户各自地块常发病害,选择适宜的杀菌剂进行喷药预防;二是一般要在7、8月份高温高湿时期,选择对路的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做好这三点一般能够达到较好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