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辽中县棚菜生产中的优势

2013-04-29 21:43:48陈石
农民致富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反应堆化肥作物

陈石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农业栽培技术,其原理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植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和无公害农产品。我县于2009年开始进行此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通过四年推广应用,现在全县已有5万亩棚菜应用此项技术,通过实施应用表现出来的优势有以下主要四方面:

一、增强作物抗病性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秸秆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益菌和高活性菌种,这些有益菌和高活性菌种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孢子,对多种致病菌有抵制、杀灭作用,从而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尤其是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示范基地实践证明采用这项技术后,示范基地内有的棚能实现基本不打农药,这就解决了病虫害越来越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由于秸秆吸水力强,渗水量减少,单个生长季节亩节约用水约15%。秸秆分解后剩下一些残渣,大体占秸秆总量的13%,这些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可以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每亩可以节省30%化肥基肥用量(约40公斤/亩)。通过示范基地连续几年实践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推技术后,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第二年可减少化肥用量的80%,第三年基本不施化肥。在连续使用该技术的地方,土壤结构明显得到改良,土壤通透性大大增强,作物根系明显增旺。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以得到很好解决。

三、提高棚内温度

地温低是影响棚内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冬季要提高1℃地温就非常困难。但秸秆在分解时会产生热量,这样就在栽培层之下把土壤加热了,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后冬季可以使棚内20厘米地温增高1~3℃,气温增高3~5℃,增温效果十分明显。生育期提前7~15天。

四、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示范基地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增加,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达到1900ppm,浓度提高了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通过示范基地与常规种植对照表明,作物小苗发叶期生长旺盛,油亮,茎杆粗壮,坐果率较高,品质明显改善。通过实地测量结果显示1千克秸秆分解产生1.1千克二氧化碳。遵照标准化方式种植蔬菜平均亩增产30~100%。

开展秸秆生物反应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反应堆类型。作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不同作物品种制宜。一般应选择行下内置反应堆做基础,行间和外置反应堆做补充。其次秸秆生物反应堆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去建,栽植时要加大株行距,适当稀植;秸秆铺放后,复土不宜过厚,一般不20cm,打孔不宜过晚,发酵时期比正常多浇2~3次水,定植后前2个月浇水时不能冲施化肥和农药。

我县通过大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同品种蔬菜增产30~100%,大棚每亩成本减少1000~2000元(节约基肥、用水、农药),增加经济效益40%,作物提早上市7~15天,延迟收获15~20天。实践证明,开展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反应堆化肥作物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44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世界农药(2019年4期)2019-12-30 06:25:10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月球反应堆屏蔽研究
载人航天(2016年4期)2016-12-01 06:56:15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J型接头内壁残余应力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