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2013-04-29 00:44吕恒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摘 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不仅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为视角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正逐步发展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招生批次的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上再次强调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特点

目前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心不足。由于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无奈选择。在学习上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从而自信心不足。加上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使部分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并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另外,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使他们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娱乐、消费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存在部分学生高考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律性,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2、思维活跃,实践操作能力较强。高职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比,也有众多的闪光点。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比都较强。而且这些学生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在文艺体育方面尤为突出,社会活动参与意识强,热衷于参加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等活动。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

高职教育在我国广泛兴起于2O世纪9O年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也做了大量尝试和探索,对推动高职教育起到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成为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固然很重要,但对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更重要。因为高职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许多高职院校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培养目标,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

2.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尽量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引导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形成主渠道与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高职教育历史短、生员结构复杂,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

1.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全校凡涉及到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的落脚点又都在学生工作上。由于缺乏可供借鉴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和办法,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管理模式比较单一。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与学年制相适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学生工作按班级配备辅导员或班主任,院系有直接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层次清楚,但管理和教育对象都固定在相应的院系、年级和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而更多地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经验,缺少与管理系统外的信息交流,难免会出现管理松散、覆盖面不全的现象。

3.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不强。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缺漏补漏”的状况,未能根本摆脱“消防救火”式的工作局面,被动性较大,而且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其中形式主义的作法较多。如学生宿舍等场所检查过关后很快就出现许多“脏、乱、差”现象,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反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未能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致使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停留于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任务、应付工作检查的状态,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适应。

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1、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来开展。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保证学生平稳生活和学习、维护学校安定、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增强学校竞争力等起了很大作用,因此,辅导员是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

1.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职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理解和关怀学生,从根本上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学生发挥其优势。在学习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并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鼓励他们专研创新。在班级里,要让每一个学生融入这个团体,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重要的一份子。并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决定权和选择权。奖(助)学金的评定、学生综合测评等也要通过学生自评、班级民主推选等形式,让学生成为班级事物管理决定着和执行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更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

2.辅导员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并通过实践帮助提高学生的能力。教育和管理好部分学生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所以辅导员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其遵规守纪的习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之中。严格规定学生外出必须请假和登记,严令禁止夜不归宿,严格学院门卫管理,维护校园安全。并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高职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很强。所以,辅导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优势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那个面能力。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并在不断的参与中提高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能力。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可以就学生的专业和社会的企业单位合作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实践,并鼓励学生多参与正规的社会兼职和就业指导,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管理。学生管理部门要培养“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往,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

3.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其组织协调功能,;二是适当放权,发挥基层作用。三是进一步推行校系一级学生工作体制的党政融洽,协调统一;四是实行年级辅导员制,与学分制相适应。

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1.整合教育与管理机构,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的深层合作。因为许多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行为自律性欠缺,所以需要更多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传统的部门合作形式常常是由某一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助成立专项事务管理委员会,多属于松散型的合作,适合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

2.实施教育管理学分制度。教育管理学分制就是以学分计量为手段,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学分制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划在校期问的学习与生活,从制度上保证其参加必须的教育活动,达到最基本的发展目标。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形成各学期主题鲜明、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利用高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社会实践资源。由于社会实践教学影响因素较多、组织过程较为复杂,许多学校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实践教学覆盖面狭窄的局限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高职办学特色,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比如将专业实训实习基地也建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即所谓的“双基地”建设。“双基地”建设有利于体验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综合培养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丰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高职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作者。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他们更应成为人文主义技术工作者,在自己的技术劳动中体现为社会负责的精神。

四、结论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辅导员更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桥梁。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障,制度是约束。继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任重而道远,通过上述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教育引领管理,教育融于管理,管理促进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教育与管理互动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常抓、抓好。要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不断吸取教训,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奋斗目标,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勤华.浅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几点问题.管理践.2008.139-140

[2]郑东红.高职高专学生管理模式探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3]雷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浅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4]朱萍.关于加强高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05)

[5]赵彩秀.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内蒙古水利.2006.(01)

[6]王浩.关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

[7]魏秀艳,于宏辉.浅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8]梁威,卢立涛. 关注差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J]. 继续教育研究,2008,(7).

[9]刘彤,汪晓萍. 利用校企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10]朱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57-59.

作者简介:吕恒喜,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89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