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鱼”而后“渔”

2013-04-29 09:31高维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提炼挖掘重构

高维

摘 要:备课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过去评价一节好课,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以至形成了一种不良导向。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然后提炼适宜有效的教学内容,最后合理重构,有效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挖掘;提炼;重构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将此运用于教育,于是有了应试教育的颠覆,素质教育的崛起。虽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导”。怎样让教师的“导”更有效?备课尤为重要。

备课无非解决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指教学内容,“怎么教”指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先想这篇课文怎么教?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仅在教法上探索,教学效果相当有限。过分地关注教学方法,还会形成一种不良导向,引导教师追求“教学模式”。为此,王荣生教授在《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从教学内容观课评课。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意识到“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

提起教学内容,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课文就是教学内容。但这些所谓的教學内容都“有价值”吗?课文只是我们教和学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

如何有效地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呢?我们在备课前常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篇课文一般可以教什么?(2)适合学生学的内容有哪些?(3)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学到这些内容?显然,前两个问题是“教什么”,而后一个是“怎么教”。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诺贝尔》的解读谈些浅显的想法。

一、定项: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原本是作为社会阅读客体存在的,这种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但它们进入语文教材,又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教学价值”。同一篇文章,被编写在不同年段不同单元,它的教学价值是不同的。《诺贝尔》这篇课文被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教什么?下面是这篇课文一般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2)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8~10自然段。

(3)理出文章顺序,学习“倒叙”的写法。

(4)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5)理解本文用“诺贝尔授奖仪式”的隆重衬托诺贝尔的成就巨大。

(6)学习写人物小传。

(7)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他热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8)写读后感。

(9)结合课文材料,复述诺贝尔的故事。

……

根据教者的不同视角,也许还有许多可以教学的内容。

二、遴选:提炼合宜有效的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价值呢?我想,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两点:一是教者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知道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我十分赞成薛法根老师的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一堂课,你究竟要给学生呈上什么样的“鱼”,应该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二是教学内容少而精。如果教师这讲一点,那讲一点,其结果是蜻蜓点水,等于什么也没教。

回到《诺贝尔》这篇课文,五年级的学生,读完几遍文章,人物形象已印入脑海。此时,不必过多地分析人物形象。由此看来,(7)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3)(5)(8)(9)是“不需要教”或“不急于教”的……大胆地筛选,才能提炼出精粹、合宜的教学内容,使其相对较集中。其实重、难点就是(4)和(6)了。

三、重构:有效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近几年,“建构主义”理论被有效运用于教学,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需求等进行有效整合,重新构建教材,精心设计融听说读写、思维容量等在内的活动,让学生更有效地“渔”得“鱼”,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我将《诺贝尔》的教学整合如下:

(1)读读课文,初识人物(尊重个性体验)。

(2)理出顺序,学写小传(落实课后练习)。

(3)品味典型,感受形象(关注文本表达)。

(4)深化主题,倾吐心声(以读代讲,关注“写”的有效性)。

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教学方法的探寻,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在备课时应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提炼合宜的教学内容,将文本合理地删减、整合,有效地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备课,应先“鱼”而后“渔”!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2010(27).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胡立根.中学语文教材教学价值特征简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1999(2).

猜你喜欢
提炼挖掘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搭建多元平台提升语言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