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根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联系新旧知识、鼓励实践操作、引起认识冲突等方法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参与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8-047-1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前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学生学得积极不积极、主动不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境的质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或生动的语言、课文插图等来创设学习情境,让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燕归来”,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亲近感。如在学习“循环小数”时,由于理解“循环”的含义和找出循环节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之前,有老师先给同学们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听到这熟悉的童谣,学生们不禁笑了起来,老师便很自然地引入“循环”,接着老师又问,这首童谣重复了什么?又为后面学习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利用新奇感,提高兴趣
新奇感是人们对新鲜事物奇异现象的敏感直觉与好奇。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有一个例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求出电塔的高度。这时,个别学生调皮地说:“用皮尺量出来不就行了吗?”我故意用很夸张的口吻说:“那我岂不是要游到河对岸,再爬上电塔顶?这样不是太危险了吗?”大家都“哄”地笑起来,但又觉得很好奇,单靠测角器和皮尺,不用过河就能把电塔的高度测出来,是如何办到的呢?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师生共同研究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联系实际是学生参与的条件
学生是否能获取到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形成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拓展和延伸。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低位处理”。
所谓“低位处理”,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让学生感受到诱人的“苹果”就在眼前,稍作努力就可以采摘到,建立起“摘苹果”的自信,激发学生解“摘苹果”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如在准备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就必需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还需备如何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老师在上新课之前就很有必要唤起学生对这两个已有知识点的回忆,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来演练、展示。特别在求最小公倍数这一点上要充分的复习,因为他既是新旧知之间的联接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还是学生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用过程中出错的根源。如果教师没有关注这两个关键点,那么学生就会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着力点,主动参与也就成为空谈,教学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三、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的手段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四、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的保证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谁的面积更大”这一课的教学,先给出问题情境:在唐朝有一位将军立了战功,唐太宗李世民要在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赏给他一块地。太宗说:朕给你一根长36丈的绳子,你自已去围,正方形或长方形都可以,围进去的地方朕就都赏给你。聪明的小朋友,如果你是那位将军,你会怎样围?这就使学生在认知上形成了冲突,学生就会产生要一探究竞的欲望,然后就引导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动笔计算,验证猜想。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总之,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同时,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真正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