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
摘要:会计信息是微观经济实体经营绩效和财务优劣的显示器,是供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决策和参考的重要经济资料,也是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再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真实性和有用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当前突出存在着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不符合真实性要求,而且还利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寻租,直接影响了国家财政税收,导致社会不良影响。着于这一考虑,本文试从企业产权、企业治理结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法律法规建设、财务报告模式五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对策与建议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财务报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观经济实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相继建立,我国经济各方面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一向被民众诟病的国企会计信息质量却正在不断吞噬着国企良好形象,影响着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正处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有效治理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时不我待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国企良性发展的不二法则。
二、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国有企业取得竞争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对国有企业及其财务会计行为的规范本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然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却隐蔽处于政企分而不离、虽分未开的尴尬状态,使得国企市场博弈的基本权力实际被无形分割成了不同的利益驱动团体,具有利己动机的各行为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时就可能行为化,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需要进行真实提供。因此说只有产权明晰的国企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详言之,所有者和经营者间如若存在强大约束力的经济契约关系,国企就会独立按照市场需求实施经济行为,根据交易费用高低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发挥会计规范良好的收益分配和资源配置功能。
三、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加强监督“内部人控制”
构建权力制衡性和契约性的国企治理结构,是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虽然无一例外地在形式上形成了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织机构,与原有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老三会并行不悖地运行着,但在实际工作中制衡监督能力还是不尽如意。因此,亟需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解决问题有:(1)根据国企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形式,创造性地构建具有相互制衡的中国式的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2)依照《公司法》规定,解决国企董事会空壳问题。(3)根据法人代理权的权责利一致原则,健全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奖惩机制,加强监督“内部人控制”。由于信息需求决定信息供给,经理人外部约束弱化,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被迫以经理人利益为核心,不再提供正确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系统,造成国资委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差距;由于权利安排错位的结果,被经理人授予外部监督权的会计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也是监督有限。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真正确保会计独立财务权,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行为,合理制定经理人长期绩效评价机制,形成法人代理权竟争机制,培育和完善经理人市场,才能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四、增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虽然相继制定或修订了《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乃至《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滞后性和抽象概括性,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使得会计工作者处理新经济业务时具有较大灵活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为此,具体会计准则制定和修订尽可能征求各方意见,并进行严格论证,使会计准则为各博弈方接受,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就要求不仅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会计实施细则,而且要有配套法律法规加以支撑,其中最为重要是相应修订刑法、证券法和公司法。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会计自我约束机制和外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能力,确保会计正常运行。
1.强化内部监督,完善会计自我约束机制。
(1)企业经营者加强监督思想。第一,监督不仅是规范和约束,更是激励和动力。相对企业内部监督而言,约束本质就是细化管理,促使经营者决策民主化,制止腐败行为;相对企业外部监督而言,约束本质就是公平竞争,促使经营者大力开发新产品获得竞争优势。第二,监督内外有别,具有不同立足点。内部监督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外在监督立足于统一规范企业经营行为。(2)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财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对企业具体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监督,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合法;第二是会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财务监督基础上对经济业务过程进行事后核算监督;第三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性,禁止参与企业具体经营活动,只是作为企业法人代表和参谋提供建议而已。一言蔽之,内部审计监督是对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2.推行社会监督,造就维持会计秩序的经济警察。
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卫士,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作用,理应成为会计监督主体,并在国有企业中力主推行社会审计制度。原因有:(1)利于推动国企政企分开。政府通过社会审计中介机构,改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符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要求。(2)利于解决国资约束缺位问题。具有民间实体的社会审计机构讲究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承担审计报告法律责任。(3)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独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担当鉴证角色最适宜。(4)利于扩大社会监督影响。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采用社会审计方式,能够彻底排除审计受到行政干预的顽症,促使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3.规范国家监督,促使会计外在约束机制科学化。
强化国家宏观审计,一心一意抓好公共资金财政收支审计,制止腐败浪费行为;退出国家微观审计,让位社会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只需建立社会审计结果抽检制度,形成对社会审计的再监督机制,达到加强微观审计目的。
六、改进财务报告模式
1.加强现金流量信息呈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足以侧面反映企业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蕴含的会计信息显著优于其他財务指标,成为企业破产依据,备受信息使用者的密切关注。现行的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只有编报要求而无考核要求,因此,可以要求国企每月编报现金流量表,增加现金净流量占盈利额等会计信息比重。
2.简化财务报表项目,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国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十分熟悉”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必须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素质。反观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却基本没有财务意识和会计知识储备,甚至有些会计信息被误解,即报表项目信息越多,误解可能性越大。无需赘述,适应我国财务会计现有水平,简化报表项目,适当增加财务数据分析,不失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
3.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某些非财务信息。
目前,财务报告进入“附注时代”。在会计发达国家,财务报表本身长度已大大少于附注长度。反观我国财务人员基本不太熟悉附注写法,财务报告仍旧停留在报表阶段。因此,我国会计主管部门很有必要制定作出具体会计附注准则,当然注意附注不是报表数据的另外延伸,也不限于纯粹财务数据,须应有不依附于财务报表而存在的且不限于财务信息的信息。
七、结论
随着我国政府作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国企必定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国企在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选择,也是国企在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张旭祥: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1,p45-54.
[2]罗占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M].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8,p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