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利杰
登录网络,只要你点击鼠标,敲入几个数字,甚至不用打字,直接用手机申请,你就会在网络上获得属于自己的地盘,任你涂鸦,你的地盘你做主。而页眼,就是宣布自己主权的标志。
彭敦运老师在《页眼》(刊登在本刊2013年5月刊)一文中说到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学校××年××班的学生毕业了,在现实社会里这个班级也就消失了。可是,网络虚拟是不同于现实的,“在线班级”毕竟不是“班级”,它不会因为发了毕业证就马上消失。即使学生毕业了,人长大了,但依然可能长期“借用”在线班级这个网络识别符号……当年的在线班级会不会真的成为今后校友跟踪联络的平台,从而引领教育走进新层次,以至于维系新的社会秩序?
读罢这段话,不由得感叹彭老师看问题具有的前瞻性。在线班级,它已经走在了路上,即将进入千门万户。
我教的一批学生毕业了,我重新接了四年级的一个班。我继续使用着以前建的“成长的足迹”博客,记录我现在的教育教学生活。毕业的学生们经常在网上浏览以前的博客,并登录留言,他们说:
老师现在的学生好幸福啊,都能看电影了。
师弟师妹们,欧阳老师很辛苦,你们不要气她啊。
我不可以带红领巾了,好怀念哦!
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可爱的班级!
……
班级博客有了毕业学生的参与,现在的学生对博客的关注度也更高了。毕业的学生通过回来浏览以前的成长的博文,阅读现在孩子的成长足迹,有了反思自己成长的机会。班级博客,即使在学生已经毕业了,仍然发挥着持续教育的作用,它为延续师生情谊,拓展教育的延伸作用,继续起着不小的功用。
在线班级,班级已经在线,要说还缺少点什么,那就是像彭老师文中所说的页眼。只有不断地丰富页眼,发展页眼,才能让博客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 页眼要展现建博人的个性
当我们在网上浏览博客时,打开博客,首先看到的是对方极具特色的图片和富有个性的个人简介。例如,李镇西的个人简介:李镇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教师,一个悲观绝望的理想主义行动者;王君个人简介里写到:王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大部分博客的页眼,展示给我们的是博客主人现有成就、个人追求及研究方向。让读者一目了然,并产生了解博主的欲望,如果博客内还播放着让人留恋的音乐,讲述着精彩的故事,配有鲜活、真实的插图,相信,这博客想不收藏都难。页眼,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走近了博客的主人。
● 页眼展示着教育者的持续思考
打开网页,我们都会注意看作者的博文分类。这分类让我们了解了写博者的写作及研究方向,读者可以任意点击栏目进去浏览。而博文目录展示的是教育者的一次次思考。那一个个题目,在不同时间内写下来的文字,无不反映出写博者思考的印迹。页眼,展示的是教育者的思考、个人的喜好及成长的足迹。
● 页眼提示在线班级要功能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总有学生向我请求:“老师,您能不能写写我?”学生的请求,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线班级成长路上的不足:博客,还没有做到形式多样,全员参与。一个博客只能一个人登录撰写文字。发文字是最简洁的方式。而独立的班级网站,能克服掉博客不能直接发大图片,发视频也有大小和格式的限制的弊端。56.com、优酷和土豆之所以火爆,就是因为他们提供了超大空间,让使用者上传视频时不受限制,于是注册者趋之若鹜。如果我们的在线班级能综合以上网站的优势,让文字与音、影成为共同体,开设有自己特色的在线班级网站,学生、家长、科任教师可同时在线,影音、图片文件上传无障碍,空间不受限制,相信这样的在线班级一定会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家长一定会经常在线。
● 页眼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着改革的动力
教育要取得高效,全员参与是关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家长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在引领孩子的同时教师与家长也获得成长,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在线班级得到实现。争取让在线班级早日构建完成,形成完整的运行模式,这无疑是给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新课题。如何让那一个个页眼显示出在线班级的活力,让一位位教师激情四溢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通过在线班级,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带班理念及教学风格,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也要深入思考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及理念。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有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页眼,将使在线班级更加绚丽多彩。
在线班级,已经走在路上。